孩子們入園入校已經有一陣子了,家長們肯定很好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何。
小一點的寶寶,家長們會擔心幼兒園有沒有吃飽,喝水是否及時,睡覺是否安穩,玩遊戲有沒有被欺負……
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們又操心孩子在學校上課是否認真,有沒有舉手積極回答問題,有沒有調皮,和同學交往是否順暢,是否有矛盾……
總之,家長簡直心懷十萬個問題,急切地想得到答案。
可是很多孩子們都是惜字如金,不願多談論在學校的情況:不記得了,不知道,沒有。然後聊天就結束了,家長感覺十分糟糕。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家長聊一聊在學校的情況呢?
首先孩子們有過和家長交流,卻被批評教育的慘痛經曆,所以不願意再交流。很多時候,家長習慣性對孩子的傾訴做評價和指責,幾次之後,孩子就知道說啥都讨不到好,不如不說。
比如孩子吐槽午餐不好吃,家長立馬教育孩子不能挑食,孩子抱怨小朋友太吵鬧,家長又批評孩子不合群。
總之,一方面家長在得到孩子的回答後,總能找出各種問題進行定罪審問,另一方面又幻想孩子不停地提供罪證。
孩子也不傻,哪會繼續和家長聊這種送命題?
其次,孩子們有時願意和家長聊一聊,卻缺乏溝通能力。很多家長提問時泛泛而談:今天過得好不好? 有沒有同學欺負你?
對于這類問題,孩子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什麼是好,什麼是欺負,同時孩子的記憶力也不是很好,語言表達能力還在發展。
于是孩子一邊費力理解大人的語句,一邊用心回憶在學校到底發生了啥,還要組織自己的語言,真是太為難了。
為啥上了一天學這麼累,還要受這個罪,還是說記不得了最輕松,所以孩子就躺平了。
最後,孩子們愛面子的,不願分享自己在校的糗事。孩子也有自尊心,好面子,所以學校發生的一些糗事,會不好意思告訴家長,害怕被笑話。
而且随着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越來越注重自己的隐私權,不想什麼都告訴家長。
那麼家長怎樣做才能打開孩子的話匣子,了解他們在學校的情況呢?
第一:選對時間
千萬不要孩子一放學就問個不停。
要知道孩子在學校學習一天也是很累的,一見面家長就東問西問,孩子是會抵觸的。
所以接到孩子先别着急,可以給幼兒園的小寶寶一個愛的親親一個快樂的舉高高,和小學的大孩子牽牽手,擁抱一下。
通過肢體接觸,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滿滿的愛,讓他們精神放松。等這個時候再和他們交流,就會容易多了。
第二:學會提問
家長交流的問題不能太籠統,要找準孩子印象深刻的細節點進行提問,比如特别有趣的或者讓孩子難過的事情。
可以試着這樣問:今天在幼兒園有沒有事情讓你大笑? 做遊戲時是不是和昨天一起講笑話的小朋友一起玩的?今天的晚飯還有很難吃的番茄麼?搭積木時有沒有小朋友幫助你?
細節的談論會讓孩子更快更好地回憶,方便他們組織語言進行交流。
第三:多聽少說
無論孩子說了什麼,家長都要停止審視,控制住自己的評判意願。
當孩子說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是多說少聽,把自己想成一個樹洞,不要着急做出評價或者給出建議。
家長當好傾聽者,從朋友的角度給出“哦,這樣啊。” “還有呢?” “真的麼?”之類的回應就足夠了。
當然,平時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小時候的糗事,打開孩子的心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