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空調安裝費200元合理嗎

空調安裝費200元合理嗎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6 16:29:29

空調安裝費200元合理嗎?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趙語涵 鹿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空調安裝費200元合理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空調安裝費200元合理嗎(2000多元的空調安裝要價420)1

空調安裝費200元合理嗎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趙語涵 鹿楊

“花2000多元買了個空調,打着包安裝的旗号,安裝後還要加收420元,這是不是有點貴了?”市民劉女士最近給家裡換了個新空調,以為商家承諾了免費安裝,結果在安裝後結賬時傻了眼。

時值盛夏,又到了空調安裝和維修的高峰期,但不少市民卻在安裝或維修時遭遇了加價“套路”。記者調查發現,即便目前部分家電品牌或家裝平台實行了明碼标價,但實際仍有不少“操作空間”,讓外行的消費者很容易吃下啞巴虧。

空調“包安裝”加價項目多

最近,劉女士通過電商平台購買了一台格力品牌的空調。購買前,劉女士咨詢客服時,客服表示空調是包上門安裝的。但真到安裝時,各種收費項目卻來了。

“我住一層,管子延伸到室外需要打個孔,師傅說打一個孔要100元。”對于這一點,劉女士表示了理解。然後,安裝師傅又詢問她是否需要一個空調支架,考慮到空調直接放在自家小院外的地上下雨容易被泡,劉女士同意安裝一個支架。待安裝結束後,劉女士被告知要再補交420元。雖然預料到需要補交一部分費用,但這麼高的安裝費還是讓劉女士産生了質疑。

由于劉女士的質疑,安裝師傅出示了收費單據和格力空調的安裝輔材費價目表,表示自己是按照明碼标價收費的。根據單據顯示:打孔費100元、空調支架100元、1.6米加長銅管160元、6米加長水管60元。但劉女士對照價目表,支架分為40元、80元和150元三檔。對此,安裝師傅的答複是“使用的是質量比較好的不鏽鋼支架,沒有帶普通的支架”。

此外,劉女士對于銅管和水管是否真的加長了那麼多米也有所質疑。最後,安裝師傅表示如果劉女士不要單據的話,可以給進行一定程度的“優惠”,隻收300元,劉女士最後無奈接受了這個價格。

“都說是包安裝,但我一打聽,幾乎沒有哪家安裝空調真的一分錢沒花。”劉女士把自己的經曆發到微信群裡跟朋友們吐槽,發現大家都或多或少遭遇了各種名目的加價。“我感覺空調廠商給配備的銅管根本就不可能夠長,反正我家也是加了1米多銅管。此外,我家住8層,又加了100元高空作業費。”市民蘇先生反映。

明碼标價難防“小病大修”

事實上,除了安裝,各種加價套路在家電維修上也普遍存在。記者走訪發現,即便一些電器大品牌或者專業家裝平台推行了維修明碼标價,但由于消費者對家電維修知識的缺乏,仍不免遭遇“小病大修”、标價過高等問題。

最近,市民陳女士家的空調出現了不制冷的問題,考慮到空調可能是缺氟了,陳女士在家附近的一家維修店預約了一位師傅上門,并購買了加氟套餐。但師傅在加氟過程中又表示空調的銅管損壞了,需要更換。最終,陳女士又多花了200多元更換銅管。“但師傅拆下舊銅管後,我從外觀其實看不出管子哪裡壞了。”心存質疑,陳女士又上網搜索了一下空調銅管的價格,發現師傅出示的價目表比網上貴出了不少,“網上顯示兩米的銅管售價57元,但是師傅出示的價格是1米100元,咱也不知道為啥價格差了這麼多。”

市民張女士最近的一次修電路經曆也讓她覺得自己“被坑了”。“家裡的客廳突然無緣無故跳閘,我預約了一位師傅前來維修,師傅說我的線路出了問題要重新走線,最後家裡重新走線以及更換電盒一共花了3000元。”事後,張女士覺得收費很高,自己查詢了電線的價格,發現師傅的報價比網上購買高出了不少,而且重新走線的線路也有“繞路”多收費的嫌疑。“但是這個領域确實太專業了,我也不懂,隻能吃個啞巴虧。”張女士歎氣。

消費者遇商家欺詐可要求3倍賠償

實際上,家電安裝或維修中“暗地加價”“小病大修”的行為已經違反了法律。常鴻律師事務所主任常衛東律師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消費者具有知情權與選擇權,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标價,并由消費者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

另外,對于采用網絡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包括商品、服務價款、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等信息。

“如果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常衛東表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今年7月1日剛剛頒行了《明碼标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就對經營者無正當理由拒絕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價格承諾的行為明令禁止。

為了避免家電裝修“踩雷”,常衛東建議市民在購買家電産品時保存好付款憑證及商家公示的安裝收費标準作為對照,防止上當受騙。在安裝空調等家電時,需要留人看護,并事先問清楚相關配件價格、其他服務費用等收費标準,注意保留錄音、視頻、付款信息等證據,避免發生争議。另外,交易發票是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進行交易的憑證,消費者應當保存好作為維護自身權益的證據。如果遇到欺詐行為,消費者可通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協會投訴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