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固态硬盤帶來的飛速體驗變成了日常,不少朋友就開始關注使用壽命。某天打開東芝SSD Utility工具箱軟件的時候,突然發現固态硬盤健康度已經不再是100%了,心裡瞬間有了失落感。
固态硬盤到底能陪伴我們多久?固态硬盤的健康度又是如何計算的,為什麼健康度掉落的速度感覺有點快?别急,讓東芝為大家一一解答。
現在通行的健康度計算方法大緻上有兩種:
額定寫入量法
固态硬盤提供一個總寫入量TBW指标,即固态硬盤整個生命周期内可以寫入的總數據量。東芝為固态硬盤标定的總寫入量依據是JEDEC固态技術協會制定的JESD219A固态硬盤(SSD)耐用性工作負載及使用壽命标準。
通過這個标準計算出來的是一個較為保守和絕對可靠的耐久度指标,旨在為用戶提供合理使用建議,即便超出後也并不意味着固态硬盤損壞。
通過當前已經産生的寫入量處以對應型号标定的TBW指标,就獲得了當前固态硬盤的健康度(或者叫剩餘預期壽命)。東芝SSD Utility工具箱軟件中顯示的就是這個數值。
剩餘備用塊法
另外一種健康度計算方法是根據固态硬盤内備用塊數量占出廠備用塊總量的百分比來計算健康度。這一計算理論的依據是,當閃存逐漸磨損後會消耗備用塊來替換壞塊,備用塊消耗越多,健康度顯示的數值降低越多。部分固态硬盤廠商以及某些硬盤檢測軟件(如下圖中的CrystalDiskInfo)就是按照剩餘備用塊法來顯示健康度百分比的。
随着閃存磨損均衡算法越來越健全,用剩餘備用塊法測算的健康度不能準确預測固态硬盤的預期壽命:所有閃存單元的磨損程度非常接近,有可能會在末期突發産生大量壞塊,導緻備用塊快速下滑,健康度從100%突然一降到底,不能起到提醒作用。
為什麼99%來的那麼快?
新固态硬盤安裝使用初期因為安裝系統及常用軟件、進行性能驗證等工作,産生的寫入量增長速度會比較快,以占額定寫入量的百分比計算,就會讓人感覺99%健康度來的有些早。實際上一旦固态硬盤進入正常使用期,多數家用情況下每日寫入量都在20到30GB左右。
以東芝RC100為例,最小的120GB型号的日使用指标值也達到了55GB/天,480GB的日使用指标值則達到219GB/天,意味着遠超保修期的壽命。
除此之外,東芝SSD Utility軟件還具備完善的溫度、健康度和意外斷電提醒功能,當有事件發生時能夠立即獲得通知,再無後顧之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