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孟子認為真正的大丈夫是怎樣的

孟子認為真正的大丈夫是怎樣的

情感 更新时间:2024-11-23 18:52:03

孟子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在與景春探讨何為“大丈夫”時,與其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孟子認為真正的大丈夫是怎樣的(究竟怎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1

景春認為,能稱得上大丈夫的,必然是張儀、公孫衍這樣的人物。為了強調自己的觀點,景春還反問孟子道:“難不成張儀、公孫衍這樣的人物不配被稱作大丈夫嗎?”

景春之所以有這樣的觀點,是因為公孫衍和張儀都具備“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本事。這兩名大人物若是發起火來,即便是諸侯都要畏懼三分。

孟子認為真正的大丈夫是怎樣的(究竟怎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2

面對這種論調,孟子不敢苟同。

他先是指出景春言論中錯誤的地方,随後再向其闡述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應符合哪些标準。孟子的開場白一針見血,以反問句回擊反問句:“是焉得為大丈夫乎?”這樣的人,也能叫大丈夫嗎?直接否定了景春的觀點。

随後,孟子便開始闡述為什麼公孫衍和張儀并非大丈夫。當然,在評價的過程中,孟子的說辭還是比較幽默的。孟子站在“禮”的角度,假借女子出嫁時母親的叮囑,得出了“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的結論。

在古人的認知中,妻道如臣道。臣子在面對君王時,就像妻子面對丈夫時一樣,應該盡可能地順從。但孟子卻提出,順從也是要講原則的,而這一原則便是公理和正義。倘若君行不義,那麼為人臣子者就應該進行勸谏。相對而言,妻子與丈夫之間亦是如此。

妻子應順從丈夫,但卻不能無條件地順從丈夫。一旦丈夫的言行舉止出現問題,那麼妻子就應幫助丈夫進行改正。那些無條件順從的臣子和妻子,均是太監或小妾之流。隻有這樣的人,才會無條件地順從,單純以順從作為根本和原則。這種無條件的順從,就是沒有原則。

所以,孟子口中的“妾婦之道”,說的并不是婦女之道,而是“小妾之道”,亦可指代“宦官之道”。

孟子認為真正的大丈夫是怎樣的(究竟怎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3

孟子對景春的調侃雖然輕松幽默,但道理卻是相當尖銳的。孟子對張儀、公孫衍這樣的人物,可以說是相當鄙夷的。這種盲目的順從,着實難以稱得上是大丈夫。然而,即便孟子對“以順為正”的做法深惡痛疾,可縱觀整個封建史,曆朝曆代還是這樣的臣子居多。

“以順為正”的“原則”一度成為常态,生生不息。到了今時今日,“一夫一妻多妾”制已經退出了曆史舞台,婚姻中已再不存在“妾婦”,但迎合上位者“以順為正”的家夥卻層出不窮。曆史上好不容易出現了包拯、海瑞這樣不“以順為正”的清流,反倒被視作另類。

孟子認為真正的大丈夫是怎樣的(究竟怎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4

那麼,在孟子的心目中,究竟怎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大丈夫呢?

這便是名垂千古的那句真理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擁有了潑天富貴之後,依舊能夠保持初衷不忘本心,此為大丈夫;在最窮困的時候不會因此而改變志向,背棄道德操守,此為大丈夫;面對強權壓迫而不折彎,不會屈從于他人的意志,此為大丈夫。

這番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相當難,所以必須要“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孟子兜了一個大圈子,最後仍是回到孔門儒學所倡導的根本思想中來。

孟子認為真正的大丈夫是怎樣的(究竟怎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5

景春與孟子之間的辯論,究竟哪一方比較在理呢?

那便要看我們對“大丈夫”這三個字的定義究竟是什麼了。倘若按照傳統的儒家思想,大丈夫便是君子,終生秉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理想。倘若從功利的角度來看,男兒必須要成就一番豐功偉業才能稱得上是大丈夫,那麼景春的觀點便十分在理了。兩人辯論的焦點,在于“大丈夫”是否需要符合仁義道德上的原則。

東周時的名家鬼谷子,對“大丈夫”的看法便與景春類似:“小人謀身,君子謀國,大丈夫謀天下。”東漢時的名士太史慈,在論及“大丈夫”時亦有類似的觀點:“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無法否認景春的觀點是錯誤的。以辯論的層面而言,孟子與景春所探讨的“大丈夫”概念并不相同。孟子所講的是“君子”,而景春說的卻是“有為”。

參考資料:

【《孟子》、《昭明文選》、《中國哲學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