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曾有不少女性朋友訴起,每個月月經前後,總會伴随各種不舒服,比如經前脾氣大、經期易腹瀉、經後做夢多等。這究竟是為何?又該怎麼調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女子月事,宛如月之陰晴圓缺中醫認為,世間萬物,皆有其陰陽屬性。女子月事,也蘊藏着陰陽動态平衡大法,和月亮的陰晴圓缺之陰陽動态平衡極為相似。
每逢農曆月的十五或十六日,夜空中的月亮就會呈現最圓的狀态,也就是滿月。接着月亮由滿逐漸變小,至農曆初一幾乎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而後月亮又重新出現,并由小逐漸變成15日或16日的滿月,周而複始。
中醫認為,光明屬陽,黑暗屬陰,陰陽在動态中保持平衡。月之陰晴圓缺,就是陰陽在動态中保持平衡的一個現象。月亮陰晴圓缺的整個陰陽變動的過程,可以簡單描述為:至陰之時(初一)→陰極必陽,陽漸盛,陰漸退(初二到十五之前)→至陽之時(十五或十六)→陽極必陰,陰漸盛,陽漸退(至月底)。
女子月事也如此。每月女子體内氣血充盈到極緻之時,相當于滿月陽極階段。陽極轉陰,經血下注,陰漸盛,陽漸退。直至排卵期,相當于初一月亮的至陰階段。陰極轉陽,成熟卵泡排出,陽漸盛,陰漸退,直至再次來月經,周而複始。
簡而言之,女子月事的陰陽動态平衡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經期:陽極轉陰
至排卵前:陰漸盛,陽漸退,至陰極。
排卵期:陰極轉陽。
排卵後至經前期:陽漸盛,陰漸退,至陽極。
經前、經期、經後伴随症狀,與陰陽變化相關!調理還需分階段而為之。
經前期容易出現陽熱之症
調理要方:益母草雞蛋紅糖水
每逢女子來月經前幾天,抱怨的不隻是女性朋友,不少男性朋友也曾抱怨自己好像沒做錯什麼但就是惹女對象生氣了。這并不是女性朋友在無理取鬧,着實是體内陰陽動态變化所引發的。
女性在排卵後,陽漸盛,陰漸退,到經前期陽至極,這段時間女性的基礎體溫也是升高的。陽主動,主熱,經前期屬于女子每月陽氣最旺盛的階段,這個時候很容易受外界環境(如飲食、氣候)或者自身情緒的影響,引發陽熱之症。
如:脾氣大、心煩氣躁、頭痛欲裂、爆痘、口渴口臭、想喝冷飲等一派陽熱之症。
熱者寒之,調理陽熱之症,我推薦味苦性涼的益母草,益母草一來可以緩解陽熱之症,還可以排肝毒、打通體内的淤堵,讓陰陽轉化更加順接,月事按時而下。
益母草雞蛋紅糖水
功效:清熱排瘀,緩肝治急。
做法:
益母草,雞蛋,紅糖适量
加适量水共煮,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加入紅糖化開。飲糖水、吃雞蛋。
用法:
出現上述經前期陽熱之症的女性朋友,經前期一周服用2-3次。預防者,可在經前期一周服用1次。益母草有一定的腎毒性,所以腎功能不全者慎用益母草。
女性提醒:
×孕期禁用;
×經期慎用(如瘀血證導緻的血塊多、痛經、拖尾可用);
✔哺乳期可用(産後3個月後使用,或産後惡露不盡屬瘀血證使用)。
✔增生、肌瘤、囊腫的女性可用。
經期容易出現陰寒之症
調理要方:姜棗茶
陽極轉陰,月事得下。月經期間,體内陰氣漸生,陽氣漸減,陰主寒主靜,再加上氣血下注,此時最容易出現陰寒之症,如疲倦嗜睡、情緒低落、悲傷欲哭、便溏腹瀉、畏寒怕冷、痛經、有血塊等症狀。
在這個階段,女子是脆弱的,需要更精心地呵護。寒者熱之,故此階段在調理方面,我推薦泡腳和飲用溫養的姜棗茶。姜棗茶除了緩解陰寒之症,還可以補充流失的氣血,預防經後因氣血流失過多導緻的陰虛之症。
玉顔姜棗茶
功效:溫養調經,驅寒補血。
做法:
紅棗,生姜。
1、姜不去皮,棗不去核;
2、開水沖泡或者煮沸後熱飲。
用法:
出現上述經期陰寒之症的女性朋友,經期可服用每日服用一次。預防者,可在經期服用1-2次。
女性提醒:
✔ 孕期可用;✔ 經期可用;
✔ 哺乳期可用;
✔ 增生、肌瘤、囊腫的女性可加陳皮。
經後容易出現陰虛之症
調理要方:甘麥大棗茶
經過經期一番氣血大洗牌,平素氣血虛弱或經期保養失宜的女性朋友,在經後期更容易出現陰虛之症。
正常生理狀态下,此時陰氣應該是逐漸旺盛的,若體内陰血不夠,不足以維持這個陰氣漸長的過程,就容易出現陰虛之症,如心悸多汗、失眠多夢、口腔潰瘍等症狀。這個階段的調理,我推薦用養護陰血的甘麥大棗茶。
甘麥大棗茶
功效:
養心安神,顧護陰血。
做法:
炙甘草,小麥\浮小麥,大棗,冰糖适量。
1.炙甘草、小麥、紅棗洗淨,放入鍋中,加水大火燒開;
2.加入适量冰糖,轉小火煮15分鐘,關火即可飲用。
用法:
出現上述經後陰虛之症的女性朋友,可每日服用一次。預防者,可在經期即将結束前1-2天服用1次。
女性提醒:
✔孕期可用;
✔經期可用;
✔部分哺乳期婦女食用麥制品有回奶現象,可少量試吃,觀察奶量,無回奶現象再吃。
✔增生、肌瘤、囊腫的女性可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