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曆史上影響最深的官方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度自隋唐興起以來影響了後世一千餘年。
衆所周知,科舉制度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我國的用人制度,促進了教育事業和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然而,随着科舉制度的不斷進行,儒學逐漸成為封建統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内容形式的單一也嚴重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在中學時代,我們大多學習過選自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範進中舉》一文。
▲《範進中舉》繪畫場景
文中,一位名叫範進的讀書人經過多年寒窗苦讀,如願以償考上功名,卻在高中舉人之時差點瘋魔。而作者也借“範進”的故事,向我們生動表達了”走偏”的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迫害,以及世态的炎涼。因此提及範進,我們就會聯想到他是科舉制度下的讀書人縮影和“犧牲品”。然而,讀完《儒林外史》這本書,關于範進卻會産生不同的想法,他實際上是科舉制度的受益者之一,中舉後沉入宦海,最終成為一名大官。
▲科舉考試場景還原
作為《儒林外史》中的經典人物,範進是諷刺當世社會黑暗的典型,他崇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隻想通過考取功名,來獲得階級的跳躍。範進家境貧寒,時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總是會為吃飽穿暖憂慮。而他卻一心讀書,十分清高,對生活的窘境并不在意,鄰裡鄉親們對他都非常歧視,将他當作反面例子對待。而他的嶽父,一位賣肉的屠夫更加看不起他,對他肆意辱罵。範進年少時便參加科舉考試,可無論如何辛勤讀書,他始終得不到任何功名,直到快天命之年了,還僅僅是個童生。可由于對科考也達到瘋魔狀态,範進依然醉心于四書五經中,期待自己日後一定高中,完全不管家中俗事。
▲科舉放榜還原
實際上,家境困苦的他能參加科考已經是盡力而為了,他經常在寒冬臘月裡穿着麻布單衣參加考試。寒風是凜冽刺骨的,可他的心卻是歡喜跳躍的。在如此堅持之下,範進應試及第,一朝中舉。當鄰居跑到他家中告訴他中舉了時,範進竟然根本不相信,認為鄰居在找自己開玩笑。直到看到官府送信的人出現,範進才終于相信自己獲得功名的事實。大喜之下,範進竟摔了一跤,昏迷不醒。周圍的人将他弄醒時,他又哭又笑,高喊着:“我中了,我中了!”
▲晉劇《範進中舉》舞台照
其實範進瘋癫的狀态不難理解,他已名落孫山多年,對于科考,他的内心早已脆弱不堪。當知道自己中舉之後,範進多年的委屈與屈辱終于可以結束了,他再也不用看見那些嘲笑譏諷冷漠的目光。如此結果,豈不大喜。其實範進的前期生活确實遭受到科舉制度的荼毒,然而随着他高中舉人開始,他也逐漸成為科舉制度下的受益者。中舉後的範進一改往日唯唯諾諾,極度自卑的形象,開始往來于當地官紳之間,周圍人對他也十分尊敬,不再冷眼相待。
▲範進中舉前形象(繪畫)
這位嘗盡世态炎涼的讀書人,對于門庭若市的境況也不煩憂,對每個巴結他的人,都來者不拒。漸漸地,圓滑的範進在官場如魚得水,深得衆人喜愛。中舉後的範進由于母親去世,而在家守孝三年,并沒有立即做官。丁憂期滿後,範進進京參加會試,一舉高中進士,當選為禦史。不久之後,深德人情世故的範進步步高升,先後擔任山東學道、通政等職,位于正四品高級官員之列。
▲吳敬梓雕像
範進一步步官運亨通,走上人生巅峰。對他不屑一顧的嶽父也開始夫一口一個賢婿的叫他,逢人就說他是完美女婿的典範。成為大官的他曾經以通政公的身份回鄉省親,家鄉百姓們夾道歡迎,當地官紳送給他無數良田、豪宅。一介貧寒布衣就這樣因科舉制度,獲得無上的榮譽。從社會底層爬上人生巅峰,是科舉考試改變了他的一生。
結語
其實《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就是深受科舉制度摧殘的讀書人,他科考多年無果,内心難免又對這個制度充滿深深的怨恨。因此,利用“範進”來揭露封建科舉考試的弊端,諷刺其帶給學子們的傷害。不過,科舉制度确實是寒門子弟鯉魚躍龍門的平台,我們應當理性地看待這一久遠的人才選拔制度,多面剖析。
參考資料:
《儒林外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