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人筆下的中秋佳節

文人筆下的中秋佳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23:49:36

又是一年中秋來。

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半。意思就是,但凡中秋節過了,年關很快也就到了。一年四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端午和中秋。四季輪回,春去秋來,周而複始。

每當靜夜憑欄,皓月當空,翦翦秋風,任由一縷思緒翩飛起舞。自古月圓月缺千百度,閱盡滄桑無數。穿過歲月的煙塵,那一輪洗盡鉛華的冷月,背負着中華民族悠遠的曆史和厚重的文化,可以細細品味。

如今不時有很多的流行詞,比如宅男、宅女之類,言下之意,不想過多與外界接觸與交流。這不是某個人的特點,而是時代症候。現代人有手機和電腦,隻要接通網絡,便色香味俱全。待在居室中,白天看不到太陽,晚上見不了月亮。現代科技的發展,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科技病。

此時,如果能讀一讀古人書法,特别是對聯,會很有感觸。對聯無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菁華。

最具悲情的無疑是倪元璐所書草書“月界竹搖”七言聯。内容出自宋代林逋《小隐》詩。這件對聯寫好之後,散于兵燹之中,最終失而複得,數百年間流傳完好,猶如神助。此聯獨具清和粹美,雄深高渾,極見魄力。

文人筆下的中秋佳節(中秋時節細品文人墨客筆下的月圓之秋)1

▍明 倪元璐 月界曉窗琴嶽潤;竹搖秋幾墨雲鮮。

于右任的對聯内容出自清陳寶琛《海天閣成屬有北行留别山中諸子》:

“東坡六十一,始規白鶴峰。

明春乃落成,我齡适與同……

引泉溉新竹,對月哦古松。

固慮佚老辦,不為山靈容。”

文人筆下的中秋佳節(中秋時節細品文人墨客筆下的月圓之秋)2

▍近代 于右任 引泉溉新竹;對月哦古松。

書寫文房對聯乃是文人賞月的方式,如王澍、潘奕隽等皆有佳作傳世。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詩句。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态,逐漸為後世所繼承和發揚。

文人筆下的中秋佳節(中秋時節細品文人墨客筆下的月圓之秋)3

▍清 潘奕隽 曲徑雲深疏柳外;銀河月冷桂香凝。

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詩吟:“天若有情天亦老”。二百年後,宋代石延年對以“月如無恨月常圓”,成了中秋絕對!“陰晴圓缺”月象無常,無常又是月象常态。天上人間,情味濃厚。月為何有恨?胡俨《四時詞》寫道:“夜永銅龍漏幽咽,小窗斜轉梅花月。”所謂“雪月梅花同一色”,雪月就是明月,不但亮,而且能感覺到溫度,進而感覺到距離。

每當此際,書家印人可以用别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陳鴻壽給朋友刻一方“月明滿地相思”印,邊款很長,其中寫道:“辱書問訊,适值秋月皎然,清輝滿地,對月思君,能無黯然?因作此印。緘以之,兩地相思,想彼此有同情也。”陳鴻壽任溧陽知縣時,聽說宜興紫砂壺瀕于失傳,于是他常于公暇親至作坊,與制壺名家合作,親自奏刀,創制新樣又不失古意,并親自撰寫銘文,從此砂壺名聲大振,人稱其壺為“曼生壺”,為後世所珍。據說他曾設計了著名的“曼生十八式”。按照他的觀點,一件上品茶壺需三位高手的參與,一是壺手,一是畫家,一是雕刻者。紫砂壺自陳鴻壽開始,有了更加濃重的文化意味。

文人筆下的中秋佳節(中秋時節細品文人墨客筆下的月圓之秋)4

▍當代 鄧散木

釋文:花月賞心天,何時竹屋茅齋,丹桂重開,青松相盎,紫芝可采,黃菊斜簪。揖鳌峰,連雁喬,漫過卻、歌夕吟朝。杖履且逍遙,塵外閑尋行樂地;湖海倦遊客,小宴風亭水館,洞箫低按,寶瑟高張,檀闆輕敲,金尊頻倒。揮象管,辟蠻箋,更喜得、酒朋詩敵。俎豆争羅列,坐中誰唱解愁詞?

中秋來臨,如水的夜色裡,遙遠的天穹懸挂着圓月,一片清輝撒播人間。人世的悲歡随着月光的朦胧而充滿情思。與月共眠,沐浴親情,可以共享天倫之樂。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潔淨,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

中國國土廣袤,最佳賞月地點不勝枚舉,比如揚州,中秋之夜,皓月升空,駐足二十四橋橋頭,仰望天上月,俯看水中月,耳畔仿佛傳來若有若無的箫聲,“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黃山在中秋之夜會成為靜心勝地。除了月色以外,身處怪石、雲海之中,讓人頓忘俗世喧嚣,仿佛置身仙境,不知今夕何年,堪稱“仙月”。杭州中秋佳節賞月有三大去處:一是湖中三島之一的“三潭印月”,二是位于鳳凰山坡的“月岩”,至于岸邊賞月,首推月白風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大理賞月最好在洱海邊,波光粼粼,神秘在優美,與蒼山雪景相映,人稱“銀蒼玉洱”。蘭州的月色蒼涼,更有一種天涯孤旅的愁緒在心。三亞的“鹿回頭”也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時值良辰,登高望遠,極目天涯,聆聽傳說,美景如詩如畫,想到“天涯明月”。

文人筆下的中秋佳節(中秋時節細品文人墨客筆下的月圓之秋)5

▍沈鵬 《庚子秋九秩遣懷》

釋文:有雲耄耋古來稀,再續馀年未足奇。遠去“賊”名勤為本,恥求虛譽實相違。風雲詭谲無甯息,環境天然橫禍飛。未泯童心皆我友,坦誠真話不招危。

從古至今,人們常賦明月以表相思之情。李白有詩:“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舉頭可見的明月光,落作滿地清霜,所有情思,掩于唇齒。古時的月亮有個特别浪漫的别稱——顧兔。“顧”即回頭看,顧兔即兔回首張望。月中之兔回首,寓意是“玉兔思鄉”。不但有文人賞月,也有民間賞月。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系,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衆中秋節習俗的主要形态,就像鄧散木對聯中寫的:“杖履且逍遙,塵外閑尋行樂地。湖海倦遊客,小宴風亭水館,洞箫低按,寶瑟高張,檀闆輕敲,金尊頻倒。”

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相逢也意味着離别,不管何時,都會把最真的祝福送給各自的親朋好友。時逢庚子,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希望所有的不幸趕緊過去。歲月的艱辛讓人懂得珍惜,珍惜當下,珍惜明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