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奮鬥百年路啟航征程主題牆

奮鬥百年路啟航征程主題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11:43:24

奮鬥百年路啟航征程主題牆(20平方米見證的光榮與夢想)1

女兵排組織通信樞紐開設 呂鑫 蔣雙華攝

奮鬥百年路啟航征程主題牆(20平方米見證的光榮與夢想)2

長話連老兵回營合影圖 呂鑫 蔣雙華攝

奮鬥百年路啟航征程主題牆(20平方米見證的光榮與夢想)3

女兵排榮譽室呂鑫 蔣雙華攝

20平方米有多大?

大約是1/20個籃球場的面積,相當于兩個停車位的大小。

在基層連隊,20平方米可以是容納一個班的宿舍,也可以是一間會議室,還可以辟作一間儲藏室。

但有時,20平方米裝下的是50年的曆史:自1970年組建連隊,再到轉隸改革……某基地信息通信旅某營一連女兵排50年的曆史,全都濃縮在這間面積大約20平方米的榮譽室。

與很多單位一樣,在這間不大的榮譽室裡,各類老照片、傳家寶、榮譽錦旗整齊擺放其間。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50年裡,她們取得過300多個獎牌、錦旗,在這間20平方米的房間裡可以鋪滿整整5層。

近日,記者跟随排長周亞萍的腳步,走進這間20平方米的榮譽室,走近這群在時代舞台上乘風破浪的女兵。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們都在做着一件事——從昔日輝煌中突圍,創造屬于自己新的輝煌。

如果不是記者多次表示想看看,某信息通信旅某營一連女兵排排長周亞萍不會推開這道門,帶人走進那間“連隊很多男兵都沒進來過的榮譽室”。

門被打開的一刹那,20平方米塵封的曆史光輝流瀉出來,周亞萍記憶的“閘門”也随之打開。

出 發

告别昨天的輝煌,開始新的征程

雙手用力,扒開眼前這道壞了的感應門,門下的滑輪吱吱作響,就像是時光流逝的聲音。

走進榮譽室,展廳正中央,一面寫着“全面建設模範連”榮譽稱号的錦旗迎面可見,散發着曆久彌新的光芒。

“這真是一處寶藏啊!”環顧四周,看着挂滿獎牌錦旗的牆壁,記者不由挺直了身子。

排長周亞萍撩了撩整齊的短發沒有作聲,帶記者走到第一塊展闆面前。展闆上寫道:

女兵排的前身是某通信團長話連,自1970年連隊組建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7次,連續20餘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被授予“全面建設模範連”榮譽稱号……

有時候,空間可以典藏時間。與這些榮譽相比,20平方米的面積确實不算大,卻足以帶人走進那段光輝歲月。

“這是連隊的最後一張合影。”周亞萍指着下一塊展闆上的照片告訴記者,長話連的“老人”如今越來越少了。

記者開始在照片上“數人頭”:副排長唐雙玲、四級軍士長李娜、中士鄭嬌嬌……排裡兵齡長些的老兵,基本上都能找到,唯獨沒見着周亞萍。

“我是女兵連走出去的最後一個兵,也是女兵排的第一任排長。”說到自己,周亞萍告訴記者,那年她剛好提幹,去上了軍校。

說着,周亞萍指了指合影背景裡的宿舍樓。隻見宿舍樓一側的牆面上有一排金燦燦的大字:全面建設模範連。

“對于長話連的每一名官兵來說,那是我們的金字招牌。”周亞萍清楚記得,新兵下連那天,剛剛走進營區,擡頭就被那排大字吸引住了。其他連隊的兵都開玩笑說:“長話連的兵,走路都是昂着頭的!”

2017年5月,長話連改編成女兵排。那天中午,周亞萍和排裡的女兵站在雨中,看着牆上的那排大字被一個個摘下,“就像是種在心裡的根被拔掉一樣”。

這一幕持續了将近兩個小時。雖然年代已經久遠,但被長釘嵌到牆内的大字,還是那麼牢固。雨水順着牆面往下流,就連牆上留下的鏽漬很快也被沖刷幹淨。

在周亞萍看來,“從那天起,長話連告别昨天的輝煌,開始新的征程。”

珍 藏

一條微信朋友圈,引起了一場自發的“老兵回營”

“我把長話連給幹沒了!”

周亞萍跟記者調侃自己,眼眶瞬間通紅:“其實在這之前,也不是一點兒心理準備都沒有!”

2017年初,周亞萍從軍校畢業回到單位沒多久,長話連就被改編為女兵排,而她成了女兵排的首任排長。

那時候,周亞萍還沒感覺到太多變化,直到年底她去帶新兵時,收到了副排長唐雙玲一條8秒鐘的短視頻:榮譽室按照上級通知要求暫時封存,所有獎牌錦旗被取下妥善存放。

“第一眼真沒認出來。”雖然周亞萍在長話連待了整整10年,但見到的永遠都是它光鮮亮麗的一面,這一幕自己從沒見過。

最痛苦的莫過于唐雙玲。當兵9年了,榮譽室始終都是自己心中最神聖的殿堂。如今,自己要親手拆掉,“那種感覺真的比割自己的肉還疼”。

那晚,周亞萍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着,那段視頻反複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她把那段視頻轉發到微信朋友圈,“讓連隊的老兵們也都看一眼!”

讓她沒想到的是,這條微信朋友圈竟然引起了一場自發的“老兵回營”。

那一年,前後有幾十波老兵回到營區,持續了大半年之久。她們少則三五人相伴,多則幾十人相約……這次回到“娘家”,老兵們上機台、參觀宿舍和官兵座談,感受連隊的發展變化,感慨萬千。

有的雖然離開部隊幾十年了,仍能清楚記得一串串電話号碼;有些老兵回到自己住過的宿舍,摸着曾經住過的床鋪合影留念……

最讓人動容的,有一名離開連隊十幾年的老兵帶着孩子上樓參觀時,年幼的孩子在樓梯上嬉鬧,這名老兵馬上說:“噓……姐姐們昨晚值勤,現在正在補覺呢!”

這些老兵,有知名的也有不知名的,有見過面的還有未曾謀面的。到現在,女兵排每年都會收到從廣西寄來的水果,寄件人的名字無從知曉,隻知道是連隊的退伍老兵,還在默默牽挂着連隊。

最讓老兵們懷念的是那間榮譽室,很多人都想去那裡找找自己的照片,與曾經取得的榮譽合個影。

今年,上級通知營連榮譽室(牆)恢複重建,一連也被選為該旅第一批試點單位,才有了記者今天看到的景象。

榮譽得到不易,超越更難。

從長話連到女兵排,很多人面臨着專業轉改。

傳 承

我們不怕轉型,怕的是沒了存在價值

“我們是光榮的話務兵,通信舞台演繹精彩人生,信息繪就夢想的色彩,電波激蕩浪漫的情懷……”

順時針走到榮譽室的中間位置,展闆上是長話連連歌的歌詞,記者耳邊響起了一段有力的歌聲,感應音箱裡播放出屬于她們的旋律——長話連連歌。

“以前每晚點名都會齊唱連歌。”周亞萍不自覺地跟着旋律哼唱起來。

下士李澳潔是女兵排的第一批新兵,平時經常聽老兵唱,時間一長自然學會了。她說:“從歌詞裡就能走進那個時代。”

2018年初,李澳潔新兵下連來到女兵排。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連隊烈士彭和平的英雄事迹:1971年,連隊年僅19歲的戰士彭和平,為搶救坑道裡的通信器材,沖進火場不幸犧牲。

每年清明,女兵們都會選派代表到烈士陵園為彭和平掃墓。李澳潔作為新兵代表跟着老兵們去陵園掃墓,回來後第一件事就是給同年兵們講述英雄的故事。

在女兵排“新人”眼裡,排裡的老兵身上都透着一股子勁兒——

四級軍士長李娜是全排兵齡最長的,但訓練從不落下,每天堅持5公裡訓練雷打不動;中士宗騰每晚加班到深夜練專業,參加全旅第一屆崗位練兵比武獲得專業第二名……

她們身上都還有長話連的影子。記者的目光轉向下一個展區:

為練就“腦功活、耳功靈、手功巧、口功清”,女兵們通過順序記憶、形象趣味記憶、交叉跳躍記憶等多種方法練“腦功”;在伴有槍炮聲、發動機轟鳴聲、搖滾音樂的複雜背景下練“耳功”;把灌滿水的水壺綁在手腕上、用毛巾蒙住眼睛練“手功”;通過角色互換、心理分析、模拟訓練等練“口功”。

副排長唐雙玲還記得,自己當新兵時接轉電話,把“再見”說成了“拜拜”,因為值勤用語不規範,被要求對着牆喊。雖然那時候有過不理解,但現在都成了最深刻的回憶。

四級軍士長李娜,以前是連隊的司務長,多次獲得後勤先進個人。然而,現在沒有合适崗位,隻能暫時被抽調到營部幫忙。

“我們不怕轉型,怕的是沒了存在價值。”那段時間,周亞萍經常走進這間榮譽室,獨自一人靜靜思索,思考女兵排出路在何方。

遇 見

我們正在努力開創屬于自己的當代史

路,是另外一條路。她們,也不再是從前的自己。

順着這間不大的榮譽室走了大半圈,走到一塊“集體三等功”獎牌前,記者特意看了一眼左上角的擡頭是女兵排,眼睛不禁一亮。

“集體三等功是怎麼來的?”記者問。

“這是我們排拿到的第一個集體榮譽。”周亞萍自豪地說,“我們正努力開創屬于自己的當代史。”

連隊新組建以後,指導員龐超想得最多的是:連隊有這麼一處“寶藏”,該怎樣煥發新的時代光芒?

天亮是給天黑賦予意義的唯一方式。那段時間,龐超帶着女兵們一次次梳理長話連的曆史脈絡,從中尋找精神之光。

她們發現,連隊組建之初,隻是幾個人的話務分隊,面對從未接觸過的話務專業,經過幾代人打拼,連隊建設成為享有全軍榮譽稱号的單位。

變化總在不經意間。從那之後,龐超發現,女兵們紛紛鑽進機房,争分奪秒學習新專業。現在,每名女兵至少能掌握一門主戰專業,成功實現“跨界”轉型。

工作轉崗就如同戰鬥轉崗。連長陳浩想得最多的,就是怎麼讓女兵們在戰場上找到“位置”。

“戰場上從來不會同情弱者,更不會讓女兵走開。”去年,她們成立了女子突擊隊,鑽研新本領、駕馭新裝備,機動到陌生地域開設戰場通信樞紐,逐步走向“戰場中央”。

有人說,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自我重塑,直到遇見更好的自己。雖然現在她們的見證者越來越少,卻一直在努力自我見證——

鄭嬌嬌從炊事班班長到機房值機員的跨界中不乏質疑之聲,但她仍在默默努力,解鎖一個又一個新技能,現在已經可以獨立上崗值勤。

四級軍士長李娜,今年年初剛生完二胎,産後堅持每天5公裡訓練恢複體質。在她看來,“女兵排的兵不能有一個掉隊”。

下士康雅婷今年順利被士官學校錄取,第二天一早的火車,前一天下午她還在訓練場上全副武裝訓練。

很少看綜藝節目的中士王淑玲,最近喜歡上了《乘風破浪的姐姐》。看着各個領域已經有所成就的“姐姐們”在舞台上重新定義自己,她感覺自己的心一下明亮了起來。她喜歡其中一名選手的台詞:“從來沒想到自己還有這麼大的潛能!”

打碎也不一定是壞事,裂痕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走出榮譽室,記者不禁感慨,這些女兵們在平凡的日子裡不斷努力的日常,正是對昔日榮譽的最好傳承與緻敬。(張能華)

版式設計:梁 晨

來源: 解放軍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