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是曆史學者張宏傑的著作。講述了明朝從建立到滅亡期間的七個著名人物的故事。其中講述的最後一個人物是明末清初軍事将領鄭成功。
鄭成功(1624年8月28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1661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大員的駐軍,收複台灣。
鄭成功
1、鄭成功的成長環境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福建南安人,天主教教名為“尼古拉斯·加斯巴德”,十八歲時離家出走,浪迹于澳門、日本、菲律賓,精通葡萄牙語、荷蘭語和日語。是東南海面上的海盜頭目,兼東南沿海最大的國際貿易商。
鄭芝龍在日本期間,娶了日本女子田川氏為妻。鄭成功即有一半日本人血統,七歲以前,在日本長大。
鄭成功既受到母親田川氏的日本式教育,也受到父親鄭芝龍離開日本之前給他安排的日本武士花房的武士道教育和‘二刀流’(日本武聖宮本武藏所創)劍術教育。
鄭芝龍後來成為一名海軍高級軍官,繼續半公開地經營他的商業帝國,于是從日本接回了七歲的鄭成功,給予他很好的教育條件。
鄭成功的母親性情剛烈,在丈夫鄭芝龍降清時,清軍攻入安平,入門之際,田川氏拔劍割肚而死。
正是這樣的出生環境,使得鄭成功果敢剛毅,文武雙全,并對遠東海域的各種勢力了如指掌。他明知台灣島上的荷蘭人不好對付,仍然跨海遠征。
2、鄭成功之忠孝兩難全
南明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鄭芝龍把二十一歲的鄭成功引見給隆武帝。隆武帝曰:‘恨朕無女妻卿。’也就是說隆武帝歎息自己沒有女兒可以嫁給鄭成功。于是賜與鄭成功以國姓(朱姓),兼賜名‘成功’”,“以驸馬體統行事”。
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二月,鄭芝龍降清。二十二歲的鄭成功勸說父親不要降,父子交談失敗。
在鄭芝龍命鄭成功跟随自己一同去見清朝官員時,他拒不從命,并且回信說:“從來父教子以忠,未聞教子以貳。今吾父不聽兒言,後倘有不測,兒隻有缟素而已。”也就是說,父親一意孤行,日後若有不測,兒子隻能為你服喪了。
鄭芝龍降清之後,并沒有得到好的待遇,滿洲人對他放心不下,把他挾回北京,僅授予他一個空頭官銜。
鄭成功反清之後,滿洲人對鄭芝龍懷疑更深,以他為誘餌,威逼鄭成功投降。鄭芝龍不遺餘力地多次寫信并派親人勸降鄭成功,然而終未成功。
起兵十餘年間,鄭成功都在忠孝兩難的境地中。雖然與父親決裂,但父子之情,豈能說斷就斷。
鄭成功
鄭成功深知每一次與清人對戰,父親都有被殺的風險。于是他不得不在表面上與清人虛與委蛇,以保住父親及家人的生命。
由于鄭成功拒不投降,滿洲人先是軟禁鄭芝龍在京,後逮捕入獄,再流放到甯古塔。
鄭成功深知,自己東征台灣,父親有可能最終喪命,發兵的那一天起,鄭成功其實就在默默等待着不幸消息的到來。
3、鄭成功收複台灣
南明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鄭成功向普羅岷西亞城發動了第一次攻擊。這一戰,中國人表現出來的異于往常的驚人的勇敢,給荷蘭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經受慘敗之後,熱蘭遮城荷蘭“總督”揆一派出代表與鄭成功談判投降事宜,最終雙方達成協議:普羅岷西亞城堡中的軍人放下武器,走出城堡,可以居住在附近的市鎮,但不得去熱蘭遮城與其他荷蘭人彙合。這樣,鄭成功就可以專心對付有一千一百人據守的熱蘭遮城。
普羅岷西亞投降之後,鄭成功集中兵力,希望一舉拿下熱蘭遮城。然而熱蘭遮城内守軍衆多,城高牆厚,守備完善,難以攻下。
經此失敗的一戰,鄭成功決定改取長圍久困、且耕且戰的方針。由此進行了長達八個月之久的圍困,促使荷蘭人逐漸失去了鬥志。
南明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一月,鄭成功再次調集兵力,利用挖壕戰術,占領了一個制高點。荷蘭人經此一役,走投無路。最終,荷蘭人決定向鄭成功投降。
二月初一,雙方開始談判,在二月十日達成了一共十八條條款的協議,荷方同意将熱蘭遮城城堡交給國姓爺鄭成功。二月十二,荷蘭人撤出了熱蘭遮城。
鄭成功
這場戰役使得中國台灣擺脫了被西方殘暴殖民三四百年的命運,開啟了中國台灣成為漢人主體社會的曆史。
4、接二連三的噩耗令鄭成功一病不起
南明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十月初三,在鄭成功東征台灣之際,他的父親和家人,終因自己拒不投降,果然被滿洲人殺害。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四月,就在鄭成功初步平複喪父之痛,大舉組織移民,準備把台灣建成複明基地之時,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被吳三桂深入緬甸擒殺,大明皇統至此徹底覆滅。
就在此時,得知消息,自己的長子鄭經與奶媽私通,生了一個兒子。鄭成功勃然大怒,命使臣斬鄭成功之妻董氏、鄭經、奶媽及其所生子。
在廈門的部下,集體抗命不遵,鄭成功憤懑至極,一病不起。享年三十有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