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寫歌,哼一哼用手機錄下來,一首曲子寫完了,你找他要樂譜,沒有,不會寫。還有一些制作人也是如此,編曲是拿鼠标在軟件裡點出來的,一首歌直到做完也沒有樂譜。
全憑感覺創作的音樂人,可能會寫出一兩首歌還不錯的作品,但是再多一些就不靈了,你會發現,他的歌聽起來都很雷同,全是一個套路,你用這首歌的伴奏去唱他另外一首歌也毫無違和感。
光靠靈感寫歌是遠遠不夠的,感覺也難免會出錯,沒有靈感怎麼辦呢?靈感隻是一粒種子,你想讓靈感長成作品,還是要借助于一些理論基礎,
我認為,學習必要的音樂理論,一是可以為音樂創作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沿着前人的經驗繼續往前走。二是具備了分析音樂的能力,從優秀作品音樂作品中直接學習。随着你對音樂的了解越來越深入,你的創作和聆聽都會更愉悅。
對于剛開始嘗試作曲編曲的人而言,基礎樂理,曲式,和聲。這三塊是最先需要學習的,是根基。而像作曲、編曲之類的,則屬于比較具體的應用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要把每個方面學到很深才能開始創作,而是先進入到正規的體系裡,概覽知識地圖之後,用什麼學什麼,循序漸進地學習。
基礎樂理
基礎樂理是學習音樂最最基礎的知識,若這部分沒有完全掌握,進階的音樂學習根本無法順利開始。
當有人問起,學習音樂制作有什麼要求時,我的回答是:會一門樂器,或者打算在近期學習一門樂器。會一門樂器這個要求,包含了許多的能力在其中,代表你已經掌握了一定樂理基礎。
基礎樂理包括哪些呢?概括的說,從一個音到三個音,以及五線譜,簡譜、調式與調性關系等一些知識。
一個音:音和的高低,音的長短,節拍,節奏
兩個音:音程
三個音:三和弦
如果你系統的學過一門樂器,學到三四級水平時,以上這些内容應該已經完全掌握,不需要再單獨學習。如果你對其中某些概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建議你再刷一次我在本文中推薦的學習資料,查缺補漏,隻字不差的看一遍,用不了幾個小時。
怎樣算完全掌握了基礎樂理了呢?你可以自測一下:
給你一頁簡單的五線譜,能準确無誤的唱出來,或者彈奏出來
聽到彈兩個音,能判斷兩個音的音程關系(度數和性質)
聽到彈三個音,能判斷三和弦的性質(大小增減)
聽到一段旋律,能夠準确的記譜,正确的寫出音高和時值,劃分小節和拍子
看到這裡你會想,你這說的不是視唱練耳麼?
是的,基礎樂理不是靠看書看會的,從字面上理解很簡單,關鍵在于你能在實際的演唱、演奏中用起來,還要能做到快速反應。至于你是音感首調也好,固定調也好,根本就不重要。除了視唱與視奏訓練以外,例如像音程,和弦方面的知識,還需要配合少量的習題輔助學習,檢驗學習效果。
基礎樂理應完全掌握!基礎樂理應完全掌握!基礎樂理應完全掌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樂理書我翻過十幾個版本,有的是針對古典音樂的,有的涉及的知識太多,講的太過于細緻。
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市面的音樂類書籍,有很大一部分是針對古典音樂的,對于流行音樂不适用,購買時要注意辨别。
曲式
曲式,研究音樂作品結構規律,以及結構形式的一個學科。音樂跟文章一樣,字詞句段篇,音樂的字詞句段篇,就是樂彙、樂節、樂句、樂段和樂章。
粗暴一點講,寫歌就是把你想表達的想法,裝到一個合适的結構中。也隻有在一個确定的結構下,你才能把一些零散的靈感和想法,發展為一首完整的歌,否則,就是一盤散沙。
我們都知道,流行音樂的段落結構,主歌、副歌、橋段,還有前奏、間奏、尾奏這些部分組成,但是,歌曲與歌曲在結構安排上不一樣,樂句、樂段的長度也不盡相同。雖然有一些經典的歌曲結構可以套用,由于創作需要,常常也會對結構進行擴展或縮減,要根據所表達的内容來匹配。
作曲編曲的學習,需要大量的分析歌曲。曲式分析,通常是音樂分析的第一步,其他更具體的分析,都要結合歌曲的結構來進行。
怎樣檢驗基礎的曲式分析是否掌握了?你也可以自測一下:
聽到一首歌,可以準确的劃分出各個段落,寫出這首歌的結構。
拿到一首歌的樂譜,把各個段落、樂句,劃分清楚。
有樂譜的歌曲,直接分析樂譜就可以,沒有樂譜的音樂,對于那種精确到小節的的細緻分析,一般我會用音樂制作軟件來輔助。這個方法展開又是一篇,有機會另外開文講。
流行音樂的段落結構相對簡單,有一些流行音樂教材,已經把曲式結構的介紹納入到基礎樂理的書籍裡了,了解一下經典的流行音樂結構,掌握一些曲式分析方法即可。
和聲
和聲,是多聲部音樂的音高組織形态,是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之一和聲具有色彩功能與結構功能兩種基本屬性。色彩功能即和聲的音響作用。結構功能是指和聲對音樂形式構成方面的意義。
寫歌編曲對于和聲的應用,主要還是從為旋律配和聲,先從單個樂器的和聲編配開始,再考慮多個樂器聲部之間的關系。
和聲學的知識體系比較複雜,是獨立的學科。建議在完全掌握基礎樂理,視唱練耳訓練一段時間之後再學習。和聲教材裡有大量的譜例需要你用鍵盤演奏出來,聽到實際音響共鳴,靠聽覺感受去理解。
一開始要鎖定的小目标,可以定在為旋律編配和聲上。為旋律配和聲,在完全掌握基礎樂理的情況下,隻需要再往前走幾步:
把傳統和聲中三和弦和七和弦的基礎概念搞明白。
把功能和聲T、D、S(主、屬、下屬)的概念搞明白。
用一些經典的和聲框架(145,1645,1546,251)嘗試為旋律配和聲。
待和聲學習更深入之後,對和弦框架中的部分和弦進行完善,豐富和聲色彩。
在學習和聲時,有一點要特别關注一下。由于鍵盤和吉他的構造不同,有一些和弦在吉他上無法完整演奏,也聽不到完整的音響效果,和聲與和聲之間的連接也很困難。
這些限制在編曲時,可以通過其他方法解決,而在學習和聲時會增加一定學習難度。而用鍵盤不受這些限制,用鍵盤計算音程、判斷和弦性質都會比吉他直觀許多。也更容易理解一些。
吉他手可以用手機上的GarageBand軟件來輔助學習,當然,有一個MIDI鍵盤就更好了。我是一個彈吉他出身的音樂人,也是在學習鍵盤以後才體會到這個便利的。
最後
用軟件制作音樂,不同于拿起樂器直接彈,或是在紙上寫寫畫畫那樣随意。每一首都是一個獨立的項目,建立一個項目時,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歌曲的速度,拍号,調号,所有音軌都要按照速度和小節進行同步。
音樂制作軟件越來越智能,使得無需專業學習作曲也可以開始創作音樂,軟件中提供了一系列智能化的創作工具,智能的節奏生成,和弦闆,自動伴奏,音高修正等,要用好這些工具,是是需要一定音樂基礎和敏銳的聽覺的,若基礎不過關,進一步學習會舉步維艱。
既然打算寫歌編曲,打造自己的作品。那麼就在音樂基礎方面多下點功夫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