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2 原子結構
教學重點: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
教學難點:核電荷數、核内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系;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的形成。
通過上一節課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最小的粒子,原子是化學反應中最小微粒。都說原子很小,如果原子
和乒乓球相比,就好比乒乓球與地球相比。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呢?
一、原子構成
提問
1.原子是由哪兩部分構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電子都帶電,為什麼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大量關于原子研究的實驗表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質子構成。每個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中字不帶電。
由于原子核帶正電與核外電子的電荷數相等,但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不顯電性。因此可見原子核所帶正電的核電荷數就等于核内質子數,也等于核外電子數。
因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兩部分構成,原子核又分為質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質量應等于質子質量 中子質量 核外電子質量之和。
二、相對原子質量
原子的質量很小。一個氫原子質量為1.67×10-27kg,一個氧原子質量為2.657×10-26kg
由于原子的質量太小,書寫和運算都不方便,所以國際上一緻統一采用相對質量及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标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所得比,作為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符号為A),根據這個标準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氫原子的相對質量為。
例:1個氫原子的質量為1.67×10-27 kg,作為标準碳原子質量的1/12為
例:1個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10-26 kg。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