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竹編的《蓮籽花器》(渠縣文廣旅局供圖)
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9月27日在北京展覽館開幕。位于第五單元的“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氛圍牆,展出了國家級非遺文化産品——四川省達州市渠縣的劉氏竹編代表作品《蓮籽花器》。
《蓮籽花器》由劉氏竹編第二代傳承人設計打造,靈感來自中國的蓮蓬,七個瓶型姿态各異各有千秋,單獨擺放可自成一格,三五成組,則高低錯落,韻律十足。這組展品形似蓮蓬,帶着天然的清新之感;千絲扣瓷,展現着手工作品的溫暖人情。
劉氏竹編,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傳統手工技藝之一,工藝技術精湛、文化底蘊深厚,在四川乃至全國都具有代表性。2008年,劉氏竹編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018年5月21日,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劉氏竹編《蓮籽花器》組合展示(渠縣文廣旅局供圖)
劉氏竹編成龍頭
帶動全縣形成竹編産業群
渠縣慈竹以株高節稀、拉力強勁、纖維柔韌性好為特點,是“劉氏竹編”的主要生産原材料。優良的地域環境,充足的竹編原材料,便捷的交通條件等優勢,成為發展竹産業的地理資源優勢。2019年,根據縣政府規劃,三彙鎮沿河地帶發展灘塗竹栽3000餘畝。
劉氏竹編以提花編織法為特色,竹片每厘米分為32至48絲,以素雅織畫為主;劉氏竹編工藝是用慈竹作材料,手工制作生産工具,編織生活用具,在此基礎上衍生、創造出來的編織工藝,是最具特色的中國民間傳統手工技藝之一。劉氏竹編的作品設計新穎,首創的以竹作畫技藝精湛,具有“薄如翼,細如絲,輕如塵,織如錦”的藝術特點。
渠縣劉氏竹編生産車間 曾業 攝
截至目前,劉氏竹編已獲得國際國内獎項30餘項,相繼在成都和京廣滬等十幾個城市設立展銷門店,通過廣交會、世博會、工藝品展銷會等渠道,“劉氏竹編”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的各大城市、風景區、紀念品館也深受歡迎。
在渠縣成立的四川劉氏竹編工藝有限公司,目前擁有骨幹竹編技師50餘人,其中竹編工藝美術大師1人,竹編工藝美術師、助理美術師10人;相關經營人員300餘人;年銷售收入穩定在1000萬元以上。以劉氏竹編公司為龍頭,帶動竹編生産、銷售單位10餘家,形成了渠縣竹編産業群,專業和業餘從業人員5000餘人。
正在編織的劉氏竹編手工藝品 曾業 攝
2017年2月,渠縣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進竹産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圍繞建設四川經濟、生态、文化強縣目标,培育竹林資源,做大竹編産業,做強“中國竹編藝術之鄉”品牌,通過引投資、促産業、上規模、增就業,進而實現經濟、生态、文化協調發展,良性循環,使竹産業成為渠縣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劉氏竹編手工藝品局部 曾業 攝
劉氏竹編傳承人
帶出5個省級工藝美術大師
渠縣劉氏竹編,以劉嘉峰獨創的編織工藝命名,現已發展出數百個花色品種系列竹編藝術品。近十餘年,劉氏竹編的傳承人一直在努力打造民族手工藝輕奢品牌,步履不停,将傳承了幾千年的竹文化浸潤到生活裡,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延伸,與茶道、花道、香道、文玩相結合,實踐了“居不可無竹”的文化理念。
劉嘉峰,1946年生,漢族,渠縣靜邊鎮人。1972年,劉嘉峰受“提花織物”織造原理的啟發,發明竹編“提花編織法”,将立體竹編與平面竹編方法結合,形成了這種新的瓷胎竹編樣式。即先以平面竹編方式編織一個帶有圖案的矩形平面的竹編,再将平面矩形的竹編圍在瓷胎中部,以藏頭編法将接頭與中間的平面竹編進行銜接。
劉氏竹編作品《竹編宮燈》(渠縣地方志辦公室供圖)
1980年,劉嘉峰帶領5個徒弟開始創業。通過刻苦鑽研、不斷完善,竹編工藝更加精湛,藝術性和鑒賞性更加高端。小巧如幾十厘米的瓷胎竹編工藝瓶,大到高100多厘米、直徑數十厘米左右的巨型擺件,均駕輕就熟,并能按客戶意願接單定制。先後推出提花瓷胎竹編、竹編字畫、竹編宮燈、竹編台屏、竹編屏風和雙面竹絲編等竹編系列工藝新品。
8月23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學者、匠人代表彙聚成都,大咖雲集共話匠心,也一同探讨傳統文化産業振興。當天,劉嘉峰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頗為自豪地說,現在自己的徒弟中,已經有5位是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
劉嘉峰的作品——竹編圖案瓶《中國龍》(渠縣地方志辦公室供圖)
“我這一輩子都在搞這個東西(竹編)。現在來看,做得也不錯,也比較有成就,在全國也算名列前茅。”劉嘉峰告訴記者,現在,他一家人都在從事這個行業,兒子從北京回來,決定将這門技藝傳承下去,女兒和兒媳也加入其中,“我已經把技術都傳給徒弟們了,通過大家這些年的努力,也算是後繼有人了,比較欣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