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林則徐行書七言詩

林則徐行書七言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6:10:17

古代詩歌中有很多寫景的作品,詩人登山臨水,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和秀美,也感懷世事的滄桑與人間的無常,于是便将心中濃烈的情感融入眼前之景,同時也凝固在詩行,讓後世也體驗他們的情感。

比如王安石的《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還有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都是詩人們登塔遠眺,抒發心中的激情。下面介紹林則徐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勢磅礴,最後7字更如神來之筆。

林則徐行書七言詩(林則徐的一首七律)1

六和塔

清代:林則徐

浮屠矗立俯江流,暮色蒼茫四望收。

落日背人沉野樹,晚潮催月上沙洲。

千家燈火城南寺,數點帆歸海外舟。

莫訝山僧苦留客,有情江水也回頭。

林則徐行書七言詩(林則徐的一首七律)2

六和塔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三年,為鎮江潮而建,因六和寺而得名。它位于杭州錢塘江邊的月輪山上,雄偉壯麗,是杭州著名的古迹。林則徐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而且長于詩文,有《雲左山房詩鈔》。林則徐在杭州巡視時,寫下了一些贊美江湖勝景的詩篇,這首詩就是其中的一首。

林則徐行書七言詩(林則徐的一首七律)3

六和塔輪廓和諧美觀,自遠處瞻望,每層塔檐如展翼,檐上明亮、檐下陰暗,明暗襯托、層次分明。首聯從大處描寫,寫景如畫,氣勢磅礴,“浮屠矗立俯江流,暮色蒼茫四望收。”浮屠,是梵文佛塔的譯音。

詩人盤旋而上到達頂層,攀登臨檻,隻見暮色蒼茫,錢塘景色盡收眼底。巍峨的六和塔靜靜地矗立在錢塘江邊,仿佛一位滄桑的老人,悠閑地俯瞰着奔流不息的江流。

林則徐行書七言詩(林則徐的一首七律)4

世事變幻,轉眼間那些古代的王侯将相早已灰飛煙滅,而六和塔卻依然巍峨挺撥,詩人不由得感慨萬端,“落日背人沉野樹,晚潮催月上沙洲。”落日西沉、野樹暮霭,晚潮洶湧、月照沙洲,颔聯描繪了傍晚時分絢爛的江景,具有強烈的視聽感覺,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林則徐行書七言詩(林則徐的一首七律)5

詩人再放眼望去,“千家燈火城南寺,數點帆歸海外舟。”遠處燈火闌珊、寺院朦胧,數點歸帆、江天一色,不僅街道上商鋪林立、寺院裡香火缭繞,而且遊人如織、貨運繁忙。作者從衆多的景象中抓取“燈火、歸帆”,簡潔生動地刻畫了錢塘江周圍的熱鬧和繁華。

林則徐行書七言詩(林則徐的一首七律)6

詩人心情舒暢,也靈感頓生,“莫訝山僧苦留客,有情江水也回頭。”莫訝,不必驚訝;江水,指六和塔下錢塘江。這一段水面彎曲,恰似“之”字的草體,故有“之江”之稱。尾句是作者見江水曲折流淌,而産生好象它也在不斷回過頭來的藝術想象。作者通過江之情,襯托塔之美。

林則徐行書七言詩(林則徐的一首七律)7

縱觀林則徐的這首七律,寫景如畫、生動形象,不僅描繪了遠近高低各種景觀,而且動靜相宜、視聽結合。紅日西落、明月東升,俯視燈火、鳥瞰歸舟,寫出了眼前之時空變化。最後兩句調轉筆鋒,借山僧留客、江水回頭,即事即景抒情,巧妙自然,親切生動,堪為神來之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