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7 6800h和i7 11800h差距大嗎?英特爾12代酷睿i7-12700H和AMD銳龍7 6800H處理器究竟誰更強?閑話不多說,今天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r7 6800h和i7 11800h差距大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英特爾12代酷睿i7-12700H和AMD銳龍7 6800H處理器究竟誰更強?閑話不多說,今天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來看各類CPU測試軟件對兩款處理器性能評估,具體結果彙總如下:
從各項測試結果來看,英特爾12代酷睿i7-12700H處理器除了在CINEBENCH R15單核跑分上與銳龍7 6800H幾乎持平之外,其它12項測試結果中,一項測試性能領先達到49.79%,五項測試性能領先幅度超過20%,五項測試性能領先幅度超過10%。
一句話概括就是:12代酷睿i7-12700H在單核、多核、視頻編碼、物理渲染等各項性能表現上,對銳龍7 6800H都達到了碾壓級别。英特爾異構混合架構的威力充分顯現。
理論性能之後,我們看看實際遊戲表現。測試機型除了處理器配置不一樣之外,内存、硬盤、顯卡規格、系統版本均保持一緻,且BIOS和顯卡驅動都升級為最新。測試使用顯卡為140W滿血版RTX 3060。
·遊戲測試
測試遊戲以《艾爾登法環》和《戰神》作為參考。
《艾爾登法環》
這款遊戲是祖傳鎖60幀的設定,不過之所以将這款遊戲作為測試遊戲項目,主要原因在于它目前因為優化問題,遊戲幀數非常不穩定,而這正是考驗處理器性能的絕佳條件。
處理器對于遊戲體驗來說重要性不亞于顯卡。一顆足夠穩定、能夠提供更高頻率的處理器,可以讓遊戲幀數運行更加穩定,同時可以将最低幀數向上拉高一些,如果在遊戲時遭遇突然掉幀時,處理器性能更強的遊戲本相對來說畫面就更流暢一些。
測試時我們将遊戲畫質設定在最高畫質,采用1920×1080分辨率,并調整為全屏模式。本次測試為了保持公平原則,我們選擇了相同的一段路線進行測試:即從出生點開始,一路奔向史東薇爾城門口坐火拿馬,之後走右側小路繞過史東薇爾城,并最終抵達魔法學院取鑰匙處,這段路程大概為30分鐘左右,我們将這期間的平均幀數、幀數波動情況、以及處理器平均溫度通過第三方軟件進行記錄,最後看看i7-12700H和R7 6800H的表現有何差異。
下面來看測試結果:
通過實際測試可以看到,i7-12700H平均遊戲幀數60fps,從下方幀率波動線來看,總體幀數還是比較平穩的,不過畢竟目前《艾爾登法環》自身優化問題還未解決,所以可以看到明顯的掉幀情況。
此外,在28分鐘的跑路過程中,i7-12700H處理器溫度平均僅為75℃,占用率平均17%;顯卡平均溫度74℃,占用率48%。
再看R7 6800H的表現,平均幀數為59fps,整個過程中幀數波動線震蕩非常明顯,在實際遊戲過程中會比較明顯的、頻繁的感受到掉幀情況。此外從平均溫度來看,R7 6800H處理器平均溫度高達85℃,占用率46%;顯卡平均溫度80℃,占用率高達72%。
從測試結果不難看出,i7-12700H平台在遊戲幀數、散熱表現方面優勢極大。尤其是處理器和顯卡占用率方面,12代酷睿平台簡單來說就是“事半功倍”,整體能效表現比銳龍7 6800H平台高出不少。
《戰神》
第二款測試遊戲是索尼PS平台經典大作《戰神》的PC版,這款遊戲整體而言對硬件性能要求還是比較高的,雖然同樣存在一些優化問題,但總體而言已經調校的足夠出色了。測試時我們将遊戲畫質設定為最高畫質,分辨率為1920×1080,下面來看看這款遊戲在兩個平台的測試結果。
12代酷睿i7-12700H平台的表現依舊是熟悉的感覺,平均幀數為77fps,遊戲過程中的幀率波動非常平穩,隻有開始的時候因為調出了設置界面而有明顯幀數波動,其它時候幀數波動幅度還是比較小的。
遊戲過程中,處理器平均溫度72℃,占用率60%,顯卡平均溫度83℃,占用率99%。
R7 6800H平台平均幀數隻有65fps,比i7-12700H平台低12fps。幀數波動比12代酷睿平台略高一些,但實際差異不算太大(注:12代酷睿平台測試時由于調出了設置畫面,導緻其中一幀達到了286fps,這也造成銳龍平台波動線在視覺上更加參差一些,實際上二者相差不算太大,因為《戰神》這款遊戲主要還是依賴GPU資源),
此外,遊戲過程中處理器平均溫度76℃,占用率55%,顯卡平均溫度83℃,占用率98%。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戰神》這款遊戲對GPU資源的消耗是比較明顯的。不過12代酷睿平台在幀數表現方面依然領先銳龍7 6800H平台。此外在占用率方面,銳龍7 6800H平均占用率要低于i7-12700H,但溫度卻高了4℃,散熱壓力相對而言确實更大一些。
·視頻渲染測試
第三項測試我們圍繞Adobe Premiere的視頻渲染展開。主要測試方法為,首先關閉CUDA加速選項,也就是使用CPU來完成渲染加速。其次我們選擇了4段4K視頻進行拼接,最終導出一段完整的H.264 4K視頻。最後我們本次測試記錄時間方法按照系統時間來算,不按照Premiere預估時間計算,畢竟Premiere預估時間與實際時間相差還是比較大的,不是太準确。
下面來看看測試結果。
i7-12700H平台的測試從18點15分開始計算,此時渲染進程為5%,而整個渲染過程達到100%時,時間為18點22分,用時7分鐘左右。
R7 6800H平台測試開始時間為18點09分,此時渲染進程同樣為5%開始計時。到達100%時時間為18點18分,總體用時9分鐘左右。
從測試結果來看,在不使用GPU加速的情況下,英特爾12代酷睿i7-12700H平台完成同樣的視頻渲染任務,比AMD銳龍7 6800H平台快2分鐘左右。試想,對于專業視頻創作者或者影視後期剪輯師而言,處理更大規模視頻工程時,12代酷睿平台累計節約時間無疑會更有優勢。
事實上,即便AMD銳龍平台在過去幾年在一些Benchmark軟件跑分上勝過了酷睿平台,但放到實際應用當中,酷睿平台依托高主頻、高睿頻能力,還是能夠力壓銳龍平台而不落下風。全新的12代酷睿平台在異構混合架構基礎上,完美解決了線程調度問題,并且依舊保持了高主頻、高睿頻特性,同時還大幅增加了核心數量,因此其在視頻渲染效率方面依舊保持了對銳龍平台的領先性。
·結語
之所以英特爾12代酷睿能夠在各項性能表現上達到碾壓銳龍6000處理器的結果,與其異構混合架構以及高效完美的線程調度能力息息相關。
我們都知道,英特爾12代酷睿處理器從i5到i9均引入了P-Core E-Core的混合架構設計。P-Core即性能核心,擁有更高的頻率,并且支持超線程,當電腦處于高負載任務應用環境時,P-Core将為用戶帶來非常出色的性能支持。E-Core即能效核心,雖然頻率較低,且不支持超線程,但相比智能手機芯片的“小核心”而言,E-Core本身也能夠提供非常不錯的性能,因為它并非單純隻為節省功耗而設計,一些較輕負載任務放在E-Core上執行,同樣可以達到不錯的效率。
而從實際測試可以看出,得益于這種設計,12代酷睿在整體能效表現上極為出色,處理器占用率低的情況下,整體溫度控制更加出色;處理器占用率高于其它平台時,溫度同樣能控制到比較理想的狀态。同時借助高頻率、高睿頻特性,以及豐富的指令集,在遊戲、視頻渲染、物理渲染等方面,都帶來了更為出色的性能體驗。
通過測試,我想大家知道該如何選擇了吧?
(791005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