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這兩天排尿很不舒服,我不會得什麼癌症了吧?”
“先不要慌,具體是怎麼不舒服呢?”
“排尿速度很快,但是排尿時間間隔卻變得很短,還有就是排尿過程很疼!”
“還有其他什麼不舒服的嗎?”
“其他倒是沒有什麼不舒服的,就是有些害怕。之前在網上浏覽過太多關于癌症的文章了,有的人就是我這個症狀,沒過多久就被檢查出來癌症。”
這名患者是一名女性,又隻有尿路刺激症狀(尿頻、尿急、尿痛),在結束問診之後,初步考慮該患者可能是患有尿路感染。随之給她安排了尿常規等輔助檢查也是證實了這個想法。
尿常規檢查作為三大常規檢查之一,對于泌尿系統的疾病來說有不小的意義。在尿常規報告單之中常見到一些“ ”,這些“ ”對于疾病診斷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尿常規報告單中的“ ”,代表什麼?
尿常規有幾個定性檢查項目,常用“ ”表示陽性結果。
首先來說一下蛋白質,正常情況下,在腎小球分子屏障和電荷屏障的雙重作用下,尿液中的蛋白質很少,尿常規報告單中顯示陰性結果。
尿常規報告單中尿蛋白“ ”就一定是身體發生病變了嗎?腎髒出現病變,尤其是腎小球方面問題,腎小球濾過功能受到破壞,的确很大可能會檢測出尿蛋白陽性的結果。
但是劇烈運動後、發熱、妊娠期婦女、體位改變等情況下也有可能檢出尿蛋白陽性的結果。就比如體位改變,人體直立位時向前突的脊柱壓迫左腎靜脈,導緻局部靜脈壓增高緻使尿液中蛋白質含量增加,卧位休息後壓迫消失,蛋白尿即消失。
正常人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也是微量,定性結果為陰性。當尿常規檢查報告單中出現葡萄糖“ ”往往和以下幾點有關。
糖代謝紊亂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内葡萄糖含量超标,經腎髒排除的也多。再者一些患者生長激素、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分泌過多,緻使血糖濃度增高的作用,尿糖亦多。
還有腎小管出現病變導緻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像慢性腎炎、間質性腎病等。另外不要忘了飲食(如:維生素C)、藥物(如:異煙肼、阿司匹林)、應激等也是有可能出現尿糖陽性的。
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統稱為酮體,尿酮體常被用來輔助檢查糖代謝障礙和脂肪不完全氧化的診斷。
當糖代謝發生障礙,脂肪分解增多,酮體産生速度超過機體組織利用速度時,即出現酮血症,進一步産生酮尿。主要見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性疾病等。
尿常規檢查中有兩個項目可以用于黃疸的診斷,即膽紅素和尿膽原。
說到膽紅素體内主要有兩種,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在尿液之中的膽紅素主要屬于直接膽紅素,肝細胞性黃疸和阻塞性黃疸患者常表現為陽性。而正常人尿膽原可有弱陽性,但是強陽性見于溶血性黃疸和肝細胞性黃疸等。
尿常規關于亞硝酸鹽的檢查也是定性的一種,陽性結果常表示有細菌存在,但陽性程度與細菌數量不成正比。之所以說亞硝酸鹽陽性表示細菌存在,是因為尿液中的亞硝酸鹽常是由利用病原菌對尿硝酸鹽的還原反應産生。
還有一個項目很适合用于血尿的初篩,尿潛血陽性需要考慮血尿的存在,是利用尿中血紅蛋白類過氧化酶法,根據血紅蛋白的氧化性使色素變色推算出來的。
當出現以上幾個項目“ ”結果時,一定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以期待明确診斷病變。不過除了能從尿常規檢查報告單中解讀出來這幾點之外,還能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除了進行定性,還能從尿常規中看出這幾點!
尿常規還能檢查尿液的一般性狀,像尿液的顔色、透明度、比重等。
正常人群的尿液是淡黃色、清晰透明的。但是炎症、結石、出血性疾病等疾病的存在時,尿液中紅細胞的數量增加,此時尿液是紅色的。另外含有大量膽紅色素的尿液呈現深黃色豆油樣;還有被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患者尿液是淡綠色等。
此外,如果尿液中含有鹽類結晶、紅細胞、蛋白質、膿液等,尿液的透明度會下降。像有鹽類結晶時尿液呈現灰白色雲霧狀。
在4 ℃條件下尿液與同體積純水的重量之比既是尿比重,主要反映的是腎髒濃縮稀釋功能。尿比重與尿液中水分、鹽類及有機物含量和溶解度有關,與尿液溶質(氯化鈉等鹽類、尿素、肌酐)的濃度也相關。
新生兒尿比重在1.012左右,小嬰兒為1.002-1.005,兒童可在1.001-1.035,成人尿比重在 1.015-1.025之間。一般尿比重大于1.025稱為高滲尿或者高比重尿,見于腎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腎小球腎炎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通過顯微鏡也可以發現一些“端倪”,像觀察尿液中紅細胞、白細胞的數量及類型、管型、結晶等。離心尿液中紅細胞數量增多,每高倍鏡視野超過3個紅細胞,即屬于血尿的範疇。
正常尿液中, 可有少量白細胞。一般離心尿每高倍鏡視野白細胞為1~2個,仍屬正常範圍。但是每高倍視野超過5個白細胞,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泌尿系統有化膿性炎症,如腎盂腎炎、膀胱或尿道炎等。
蛋白質、細胞及其崩解産物在腎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圓柱形蛋白就稱為管型。比如:T-H蛋白、白蛋白、少量氯化物形成的透明管型,這種管型多見于腎實質性病變,一旦發現,進行下一步的檢查(腎功能、腎髒活檢術等)很有必要。
注意以下3點,能獲得更精準的數據
從上文可以知曉,進行尿常規檢查對于篩查泌尿系統的疾病很有意義。但是如果結果受到一些因素的幹擾,檢查結果的可參考性會明顯降低。因此注意以下3點很有必要。
1、盡量選擇晨尿
所謂晨尿也就是清晨起來的清晨起床後的第1次尿液。晨尿一般在膀胱中存在6-8個小時左右,尿液之中的各種成分,像尿蛋白、白細胞、紅細胞、上皮細胞、細菌等均會出現,而且很大程度上能夠達到檢查、培養所需濃度。倘若出現異常,通過檢查即可得出陽性結果。
2、選取清潔中段尿
清潔中段尿也就是将尿液分為三段,排除頭尾兩段,留取中間一段,以此來減少尿液污染的概率。
如果要進行尿液細菌學培養的話,還需要在采集尿液标本之前,對外陰和尿道口周圍用0.1%新潔爾滅進行消毒處理,排除外陰和尿道口周圍常駐菌群對結果産生影響。
3、>2小時未檢查,均應重新采集标本
尿液标本存放時間過長,标本之中蛋白質發生變化是一方面。尿液中酸堿度發生改變,導緻細菌滋生,尿素發生化學反應分解成為氮是另一方面。總之時間過長再進行檢查,參考意義也不大。
不過有特殊情況時,進行冷藏保存,或者在标本之中加入合适的防腐劑可以适當延長存放時長。比如加入硼酸,能夠在24小時内可以抑制細菌生長。
寫在最後
如果發現自己的排尿習慣改變、出現尿路刺激症狀等,及時去醫院進行尿常規檢查是很有必要的。
尿常規作為三大常規檢查之一,能夠很好地反映泌尿系統的情況。不過需要盡量選擇清潔的中段晨尿,以及注意及時送檢。
參考文獻:
【1】湯麗. 臨床患者尿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01):58-60.
【2】黃正懿.尿常規檢查中各指标的意義[J].養生保健指南,2020,(26):79.
【3】張莉.患者尿液标本的采集有何注意事項[J].飲食保健,2020,7(8):240.
#健康真知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