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生之多艱
文/楊岸森
前幾天看了一期《緻富經》,講福建的何曉芳,她是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營養專業畢業,畢業後與大學同學男友回老家規模化養豬,曆盡堅艱,終獲成功的故事。當她講到為了解決病死豬對家鄉水源的污染,用渣肥與廢棄的菌棒将病死豬發酵降解為無害有機肥,含淚說是農大的校訓"解民生之多艱"影響了她,她并非世俗眼中的漂亮,但此時有情懷,善良而又自強不息的知識型女性,确實震撼了我。
于是對北京中國農大校訓産生興趣,有騷體韻味,因為前幾年在楊家坪西部醫藥城周末打工做坐堂醫時候就通讀了屈原的《離騷》,該句确實出自《離騷》,全句是"長歎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我常常歎息而且流淚痛哭的原因是,感慨普通民衆生存之艱難。正因為屈原對下層人民的悲憫,對皇權的忠誠,對楚國故鄉的深愛,流放不得志而不變節等赢得了中國人的千古懷念,成為我國文學、史學界永恒的符号。
作為一個有點年資的中醫,一字一句讀完屈子的《離騷》、《天問》、《九歌》等章節後,得出結論屈原患有比較嚴重的抑郁症,他有才德随時準備輔助明君治理國家,但為奸臣小人所害,明君用小人而遠賢臣,他又不願随波逐流而變節,也沒随遇而安,更沒受佛道之影響而無為恬淡,注定他最終投汨羅江而殉節。正是屈原的人生悲劇及他天才般的文學修養成就了影響中華文化數千年而且将繼續影響的千古不朽的偉大作品——《離騷》,該詩是浪漫主義與婉約悲情完美結合之千古絕唱。
從一個電視節目,引出這麼多文字,楊醫生也是多情之輩,如此性情太敏感,其實不好,不好,太累自己,沒得法,又無解。
作者簡介:楊岸森筆名松月,男,四川鹽亭人。愛好讀書、寫作,涉獵中醫、文、史、哲、詩歌及宗教文化等,詩歌、散文、随筆、評論、雜文等多次發表于《大西北詩人》、《南部文化》、《香港視界》、《西蜀茶莊》、《文藝星空》、《國際聯合報》等紙媒及網絡文化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