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你會挽着我的衣袖,我會把手揣進褲兜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趙雷《成都》
一座城市會給人留下哪些印象呢?名勝古迹,美麗的山水,風味獨特的美食,或許還有像趙雷口中的一條街道、一個小酒館,還有忘不了人。這一串串與城市緊密相連的文化标簽或許是讓人們趨之若鹜地到這座城市去“打卡”的原因。
現在交通便捷,人們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渴望中的城市“打卡”,去領略城市風光,盡享城市美食。那麼在古代交通不太便捷的情況下,人們會怎樣去重拾城市印象呢?
有一句話說得好“詩和遠方,總有一個在路上”。說起古人心中的城市印象,我們可以從他們留下的詩歌中去追尋這跨越時光的記憶。
唐代詩人張繼夜宿姑蘇城外的楓橋邊,他眼中的城市印象是這樣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人張籍在成都行旅時,他眼中的城市印象是:“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萬裡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
詩人張祜縱遊淮南時,他眼中的城市是:“十裡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隻合揚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姜夔眼中的揚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白居易眼中的杭州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莺争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杭州也是白居易詩中的:“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說到杭州,這座有着兩千多年悠久曆史的文化名城,是詩人們最願意去用詩歌贊美、描摹的城市了。
杭州厚重的人文和曆史融入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詩人們在叙寫杭州的人文曆史、習俗景觀的同時,給這座城市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内涵。
詩人們更願意用自己的視角去體驗杭州的自然美,用心去感受杭州的魅力,用詩歌去贊美杭州的點點滴滴。
這些描繪杭州的詩歌,早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張名片,融入到人們的記憶深處,融入到杭州厚重的人文氣息中。
宋代詞人柳永的《望海潮》,就是一首描繪杭州的詞作。柳永的這首詞,通過對杭州的自然景觀,人文曆史的描寫,将杭州的繁榮富庶、錢塘江的壯觀、西湖的明麗融彙在一百零七個字的描寫中,為我們繪制了一幅繁華的杭州全景圖。
讀這首詞的時候,一幅北宋時代杭州的繁華景象似乎會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那華美的辭藻和動人的旋律也會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柳永的《望海潮》原詞如下: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玑,戶盈羅绮,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将好景,歸去鳳池誇。
柳永生活在北宋經濟繁榮的宋仁宗時期,當時城市發展很快,像杭州、汴梁這樣的大城市規模宏偉、人煙稠密、店鋪林立、商業繁榮。柳永仕途受挫後,先後多次外出漫遊,足迹遍及蘇州、揚州、杭州、會稽、長安、成都等地。
這幾次漫遊,滌蕩了詞人久困汴梁以及仕途失意的郁悶,同時也開闊了詞人的視野,寫了許多脍炙人口的長調。在詞的内容上,柳永還增加了對城市風光的描寫,他在漫遊杭州期間寫下的《望海潮》,便是這類詞作的中的代表作品。
《望海潮》這一詞牌是柳永首創。詞的上片寫的是對杭州的整體印象,突出描寫了杭州美麗的景色以及繁榮富庶的城市景象。
開篇三句“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大意是說:杭州地處東南方,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形勢和優美的風景,這裡是三吳的都會,自古以來就是繁華的地方。
詞中的“東南”二字,是對杭州地理位置的概括。因為杭州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北部,東臨杭州灣,從地形上說,這兩個字的表述是很準确的。“形勝”二字是說杭州地理形勢重要、交通便利。所以柳永筆下的“東南形勝”四個字,是詞人從地理角度來寫杭州的重要性的。
現今的杭州與紹興市相接,西南與衢州市相接,北與湖州市、嘉興市毗鄰,西南與安徽省黃山市交界,西北與安徽省宣城市接壤。
杭州曆史上就是江南地區的文化曆史名城。春秋時代,先屬吳,後屬越,秦代定名為錢塘縣,隋改名杭州,又因五代吳越建都于此,所以叫“三吳都會”。
古代将吳興郡、吳郡、會稽郡稱為三吳,而杭州在古代就屬于吳郡。所以柳永筆下的“三吳都會”四個字,是詞人從時空的角度來寫杭州的悠久曆史的。
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對杭州的開發和建設,到了柳永生活的北宋初期,杭州已經發展成為經濟文化極為發達的東南名郡,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荟萃的都市。
歐陽修在《有美堂記》裡就寫道:“錢塘自五代時,不煩幹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于煙濤杳霭之間,可謂盛矣!”
杭州不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文化荟萃,曆史悠久,經濟繁榮,這正是詞人筆下的“錢塘自古繁華”。
柳永的詞作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他創作了大量的慢詞。慢詞曲調比較舒緩,而且它比令詞的篇幅長,字數多,它的容量就比較大,所以慢詞适合鋪叙,也适合表達豐富多彩的都市生活。
在《望海潮》一詞中,詞人接下來的描寫,恰如其分地說明了這一點。所以我們看到,接下來的“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家”。詞句猶如電影的鏡頭語言一樣,将杭州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鋪陳在人們眼前。
你看,那被煙雨霧氣籠罩着的垂柳,發散出迷人的婀娜的身姿。裝飾華美的橋梁、雕梁畫棟的亭子,車水馬龍的道路,以及那馬車上裝飾的精緻的窗簾、青綠色的帳幕,讓城市流光溢彩。
城市中的那幢幢樓閣,掩映在綠樹中。城外楊柳含煙,薄霧如紗,彩亭畫橋,點綴其間,景色如畫。城内樓閣林立,而這大大小小的樓閣錯落有緻、布局合理,張簾挂幕的人家,錯落在“煙柳畫橋”之中,樓閣上的簾幕,在微風中輕輕擺動着。
這就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戶戶人家的具體景象,也看到了整個城市的風貌。這三句透出一派富庶安适的氣象,城市不僅繁華,而且人口衆多,足有十萬戶之多。
在這三句中,詞人的描寫由外向内,由遠及近,由自然景物到建築景觀。詞人的目光也猶如電影鏡頭一樣,在每一處景物上都停留了許久,又慢慢過渡到另一處景物上。
接下來的“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三句,還是詞人的視覺體驗。詞人将目光投向城市東南流過的錢塘江邊,那參天大樹環繞着錢塘江江堤的沙路,綠樹白沙,漫步在江堤,微風拂面,能給人帶來清涼幽靜的舒适感之感。
這樣的一個風景迷人的去處,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嚣,為都市生活的人提供了一個天然的悠閑娛樂的場所。從這一句也可以看出杭州的城市綠化是很好的。
站在江堤上,放眼望去,寬闊的錢塘江卷起雪白的浪花,奔湧流淌。錢塘江壯闊,雄奇,是一道天然的屏障,錢塘江上繁忙的航運,将四面八方的商品源源不斷地運載而來,航運的發達也為商業的繁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所以詞人又寫道“市列珠玑,戶盈羅绮,競豪奢”,貴重的商品遍陳于市,家家戶戶绫羅盈櫃,人們的衣飾更是精美豪華、競相鬥豔。
這短短的十一個字,便将杭州居民富足、經濟繁榮的景象勾勒了出來。為了凸顯杭州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悠久曆史和人文景觀,詞人從視覺出發,從不同角度傾力鋪叙。
但在具體鋪叙時,詞人沒有完全按照地理位置、悠久曆史和人文景觀的次序,而是先鋪叙杭州的城都市風貌、美麗景色和樓閣市民,再通過錢塘江的壯觀氣勢烘托出杭州的地理優勢。
最後,詞人又将視線轉回城内,通過車水馬龍的街道,錯落有緻的樓閣建築,以及杭州的人口數量來體現繁華的杭州都市生活。
詞作上片的時間由古及今,空間上遠及近,寫法上由城市風貌的浮光掠影式的概寫,到商業繁榮的細緻入微的特寫,層次分明、過渡自然。
詞作下片着力鋪叙杭州清秀佳麗的景色,杭州的最美所在不是建築、不是商業,也不是錢塘江,而是西湖。
西湖是杭州的一顆明珠,是杭州最令人神往的地方,所以,當人們提到杭州時,西湖是如何都繞不過去的。
古往今來,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名勝古迹,不知勾留住多少遊人的足迹和心靈。柳永首先抓住的是西湖“湖中有湖,山中有山”的特點,圍繞着将自然與人文結合得恰到好處的西湖起筆,而且用細膩的筆觸和微觀的鏡頭,詳盡而隆重地介紹起西湖來。
試看“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這三句,詞人一開始點名西湖的特點——重湖疊巘。這四個字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西湖舊名錢塘湖,以白堤為界,分為外湖、裡湖,因此,柳永說“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裡湖和外湖,西湖将外湖與裡湖的秀美景色融于一體。疊山,是指重重疊疊的山峰,西湖周圍靈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
明麗的湖水倒映着清幽的群巒,微風過處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夏季可看十裡荷花,秋季可聞桂花飄香。所以詞人用含有清秀、明麗之意的“清嘉”二字來形容西湖風景,這是詞人對西湖“湖山一色”的總評價。
荷花和桂花,是西湖的一張獨具特色的風景名片。西湖中的生長着大量的荷花,每到夏季,正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的美麗動人的景象,西湖岸邊栽培着大量的桂樹,每到秋季,桂子花開,十裡飄香。
這兩個時節,大量的遊人會來到西湖,争相欣賞這“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的美景,那時的西湖真的是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三秋桂子”還是一個與西湖有關的美麗傳說,西湖靈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人們認為那是從月亮裡生長的桂樹上飄落下來的。
唐代詩人宋之問來到杭州時,恰逢桂子花開,當他聽聞這個傳說後,在《靈隐寺》一詩中就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詩人白居易在《憶江南》中也說:“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西湖美麗的傳說與自然風景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兩者相得益彰,再加上詩人們的推波助瀾,讓西湖披上了厚重的人文色彩的外衣。
柳永對西湖荷花與桂花的描寫,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對西湖進一步的描摹。“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這三句大意是說:在風和日麗的時候,遊人們乘船遊賞西湖,船上不時傳來悠揚的笛聲。夜晚劃船采菱、采蓮的姑娘們,唱着清新動人的采菱曲和采蓮曲,歌聲飄蕩到西湖的湖面上。
西湖岸邊歌聲是多麼歡快,笛聲悠揚,菱歌回蕩,連釣魚的老翁也會加入到西湖的贊歌聲中。這幾句展現的也是普通市民的生活場景,都市的繁華與人們的美好生活是連在一起的。
如果說上面三句是對普通市民生活的描寫,那麼下面的“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箫鼓,吟賞煙霞”這三句,則是對優遊的人士的描寫。
這三句大意是說:他們來到西湖時,成群的馬隊簇擁着高高的旗子,緩緩而來,聲勢浩大。他們在遊船中吟詩作詞,他們在晚風中聽着箫鼓管弦,贊賞着西湖美麗的風景。
對西湖的描寫,詞人選取了兩個不同的生活片段:一個是普通市民在西湖邊的歡快圖卷,一個是優遊士人遊賞西湖的歌樂圖卷。兩個不同的生活片段,詞人鋪叙漫衍,娓娓道來,繪聲繪色地描繪出杭州的繁華景象。
這也是全詞的精彩片段,如果詞作在此時收尾的話,會讓人感到意猶未盡, 似乎西湖的美景,杭州的繁華,詞人還沒有全部描繪出來。
柳永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如何讓詞意緩緩落下帷幕,這就需要藝術手法的再現了。如果一味地鋪陳下去,詞意會平平淡淡,會索然無味。柳永不僅工于鋪叙,而且更懂得藝術需要想象力,于是他借一個想象的場景,将詞意升華了。
詞人以“異日圖将好景,歸去鳳池誇”兩句收束全詞。這是詞人美好的期盼:将杭州城的美景繪成圖畫,等他回到京城時,再将這杭州的美景向人們一一展示,一一訴說。
恰到好處的收尾,美好的想象與美好的期盼,讓詞意餘味無窮,人們在回味的同時,會再一次走進柳永的詞章中,領略杭州的美景。杭州這座城市給柳永留下的印象,就濃縮在這首隻有一百零七個字的詞作中。
濃縮的就是精華,杭州的地理、曆史、人文、風景、名勝,那美得讓人陶醉的“三秋桂子,十裡荷花”,西湖明麗的湖光山色,杭州那優美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曆史的完美契合,杭州的每一個元素,每一個印象都融彙在這首詞作中。即使今天重讀這首詞,我們仍然能在字裡行間探尋到北宋時代杭州的城市印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