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唐代的王勃、王維、李賀以及李商隐等人,在少年時代就非常聰明勤奮,後來又經過了幾番坎坷經曆,終于在唐代詩壇有了一席之地。自古英雄出少年,欣賞三個有趣的對聯,值得人們贊賞。
嚴嵩是明代著名大臣,他小時候就表現不凡,縣令很喜歡他,就經常喊他到家裡與自己的兒子在一起玩耍。有一次小嚴嵩手裡拿着一把扇子,扇面上是一群金魚在水裡遊泳。大人就出了一個上聯:畫扇畫魚魚躍浪,扇動魚遊。
這是一個複字聯,并不好對。孩子聽完,也沉思了一會,然後就脫口而出:繡鞋繡鳳鳳穿衣,鞋行鳳舞。縣令不僅好好地誇獎了一番,而且當即獎賞了小家夥。
明朝有一位知府叫馮馴,有一天他在家裡設宴請客。客人中有一位男子還帶了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不過這小孩從小就很聰明,不僅識文斷字,而且還會吟詩作對。
一位書生聽說後,就打算考一考他,于是就以知府大人的姓名出了一個上聯: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
這個上聯看似通俗,其實有些講究。“馮”字是由兩點、以及一個“馬”字組成,就是“馮二馬”;“馴”字由三個豎、和“馬”字組成,就是“馴三馬”;“馮馴”二字,合到一塊,就成了“五馬”。古時候,五馬是知府的别稱;“馮馴五馬”,就是指馮馴知府。所以說,這個上聯還挺不好對。
沒想到這個孩子非常聰明,他隻是稍加思考,就對出了下聯:伊有人,尹無人,伊尹一人。“伊”字中有一個“人”字,“尹”可以看成是“伊”字,去掉了立人旁,也就“無人”了;“伊、尹”兩字,合到一塊,就是“一人”。
同時“伊尹”也是一個人名,乃商朝有名的大臣。小家夥對得真好,在座的客人紛紛為他豎起大拇指。
像這樣的故事還很多,都表現出少年的機智和聰慧。清朝有一位文學家叫李調元,他在乾隆朝考上了進士,後來到廣東去當學政(朝廷派到各省,專管童生考秀才、秀才考舉人的官職)。
當地有個姓傅的小童生很有才,平時喜歡對對子。他聽說這位李學政也能對對子,就想與他比試一下。學童琢磨了幾天,終于想出一個主意。他先打聽到大人的行程以及路徑,然後就在其要路過的道上等着。
他費力地搬了三塊大石頭,在道中間壘成了一座“橋”,然後就耐心地坐在旁邊等着。不大一會工夫,李大人坐着轎子過來了,走在前邊的差役,猛然看見三塊大石頭擋着道兒,就趕緊過去把石頭踢到路邊去。孩子立刻就着急了,就跑去跟差役争吵,讓他賠“橋”。
李大人聽見争吵,就鑽出轎子,一看是個小孩,覺得挺奇怪。他正想問問情況,可是沒等大人說話,學童就上前行禮,然後說:“學政大人,我聽說您特别會作對子。學生我有個上聯,請大人對下聯。”
李大人一聽,更覺得驚異,于是就笑着說:“什麼上聯?你說說看。”孩子就指着自己精心準備的石頭說:踢破磊橋三塊石。
大人一聽是個七字對兒,起初認為應該非常簡單,可再次細細琢磨,感覺沒那麼容易。這是一個拆字對,一個“磊”字,如果被“踢破”,就變成了三個“石”字。
大人盯着那三塊石頭,想了好半天,楞沒想出下聯來。他隻好跟孩子說:“我再想想,明天早上還在這兒,我告訴你下聯。”
大人悶悶不樂地回到家,坐在屋裡發呆,卻怎麼也想不出下聯。妻子看他一幅苦悶的模樣,以為是朝廷出了大事,于是關心地問他怎麼了。夫君就詳細地說了經過,妻子一聽,忽然就撲哧地笑出聲來:“這有什麼難的,虧您還是學政大人,下聯可以這樣:剪開出字兩重山。”
原來這位夫人也曾經是大家閨秀,出閣前就喜歡寫詩作對,平時也愛聽夫君和朋友們吟詩。所以她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就想出了這個下聯。一個“出”字,将其“剪”開,正是兩個“山”字。大人聽了,立刻樂得眉開眼笑。
第二天早上李大人又去了,孩子果然早就在那兒等着,似乎在等着看大人的洋相。大人也不多言,上前就把說出了下聯。小家夥一聽就哈哈大笑地說:“我猜這個下聯不是您想出的,倒像是女人想出來的。”李大人吓了一跳,趕緊問他:“你怎麼猜出是女人想的?”
小傅就分析說,男子漢具有大氣魄,喜歡用“劈、砍”等字眼。女人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總在屋裡用針線、剪刀做些針線活,她們才愛用這個輕巧的“剪”字。大人聽了,雖然覺得臉面上有點過不去,可還是很佩服他的聰明和直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