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gucci質保

gucci質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2:14:11

現代快報訊 (記者 孫玉春 文/攝)一家經營奢侈品的上海公司,從北京一家公司訂購了100隻品牌女包,總價119萬。但是收貨後他們發現,這100隻包可能全是假的。由于多方交涉未果,上海某實業公司将北京的這家公司告上法庭,該起訴訟至今還沒有最終結果。

訂購100隻品牌包,到貨發現有問題

柳某是上海某實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據柳某介紹,他以前從事老式留聲機、字畫、服裝等的交易,規模不大,做的都是有特色的産品。去年他和美國的一個朋友聊天,對方想搭建一個奢侈品交易的平台,柳先生也挺感興趣,于是經人介紹,認識了開雲時尚(北京)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老闆徐某。

gucci質保(訂購的100隻GUCCIYSLKATE包被鑒定為)1

△ 柳某和徐某簽訂的進口商品買賣合同

從徐某處,柳先生訂購了100隻品牌包,其中包括70隻“GUCCI”(古馳)和30隻“YSL KATE”(聖羅蘭)。在這份進口商品買賣合同中,約定供貨方交付商品均應為品牌生産商生産的合法正品、真品,而不是任何次品、仿品或高仿品。在違約責任中還約定:乙方交付的商品中有假冒僞劣商品,及因假冒僞劣商品遭顧客投訴,經中國有關檢驗機構或經商品生産廠家或經商品所在國有關機構檢驗認定,屬于假冒僞劣商品任何一種情形的,供貨方應向購方支付假冒僞劣商品零售價總額10倍的懲罰性違約金。

柳某說,在洽談期間他到北京跟徐某見過面,考察了對方在某大型商場的奢侈品集合店,看到了對方跟幾家大的電商平台的合作協議。“他說自己做的都是千萬級别的單子,我這種屬于小單。”由于各方面看起來确實不錯,在2020年8月初,柳某放心地和對方簽訂了買賣合同。但是他也很謹慎,在貨發到後立即進行了公證,同時在網上拍照找專家檢驗,卻發現不對勁,于是又找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天津公司、上海公司等多家檢測機構檢測,卻都被告知,送檢樣品與正品不符。

為讨說法,原告稱已花掉40萬

按照協議,在貨到的同時,所有的貨款已經打給供貨方。那麼,供貨方提供正品證明文件了嗎?柳某稱,當時對方提供了一份純英文文件,但是無法認定文件的真假。

gucci質保(訂購的100隻GUCCIYSLKATE包被鑒定為)2

△ 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天津有限公司出具的鑒定報告

為了确認這批貨的真假,他們從網上檢測,到送樣品去正規檢測機構,找了不下四家檢測機構作檢測。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天津有限公司對樣品的檢驗結論是:鑒定人員對上述箱包的刻印、金屬件、内标、拉鍊逐一進行檢驗鑒定,鑒定标的與品牌方公開出售的同款商品細節不符。

優奢易拍在線鑒定根據原告提供的照片,在線初審結論為“不通過”,真僞系數值為2,而5以下都屬于“失真”範疇。

由于雙方協商未果,上海某實業有限公司将開雲時尚(北京)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起訴到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今年6月21日,在雙方認可的情況下,法院指定了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北京有限公司作為鑒定方。7月2日,鑒定方出具了鑒定報告,送檢的各三件古馳和聖羅蘭包,最終鑒定标的物描述及鑒定結果是:鑒定标的物五金配件制形,内部皮質标簽印字字體均與該品牌款式不符;制作工藝(五金配件、印字、内部織物标簽制作工藝)不符合品牌工藝特征。鑒定意見為“僞”。

gucci質保(訂購的100隻GUCCIYSLKATE包被鑒定為)3

△ 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北京有限公司出具的鑒定報告

對于這份鑒定報告,被告方的意見是什麼呢?10月12、13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被告公司注冊地點探訪,開雲時尚(北京)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已更名為麗幕達(北京)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但是在原注冊地點和新注冊地點,記者都沒有找到該公司,物業公司稱園區沒有該企業。記者撥打徐某的手機,一直無人接聽,發送信息也沒有回應。不過從柳某處得知,對于鑒定結論,徐某又改口表示不認可,稱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北京有限公司不具有官方鑒定的資格。

“關于奢侈品品牌的維權确實太難。”柳某說,此事從去年8月份拖到現在,占用了本不寬裕的公司資金,給正常的公司經營造成很大影響。為了讨說法,起訴費、律師費、鑒定費加上為此單生意貸款的利息等花掉超過40萬元,有點騎虎難下的感覺。“換作普通消費者,恐怕是不可能進行這種鑒定和維權的,是真是假也難以說清。”

品牌方稱不提供個人真僞鑒定服務

10月19日,現代快報記者撥打了古馳中國客戶服務中心熱線電話,接線人員在記者描述了事情概況後回應,古馳官方不提供真僞鑒定的服務。“古馳隻保證在古馳官網、線下直營門店、授權經銷商處購買的古馳都是正品,但是無法為個人做真僞鑒定。”“但如果政府部門包括公安機關等提出來,是可以支持和幫忙的。”

聖羅蘭官方服務熱線也對記者答複,沒有針對個人的真僞鑒定服務,建議顧客報警處理。

專家:品牌方缺席,檢測機構勉為其難

楊帆是國内某鑽石公司副總,是十多年專注奢侈品品牌營銷和戰略發展的行家。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第三方檢測機構一般情況下都會根據被檢測産品的定義以及相關國家标準進行檢測并出具報告,對于此類報告,一般不會有争議。

可是如果被檢測鑒定的是品牌的真假,這就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某品牌的産品真假是不屬于能夠被定性為國家标準的,也就是說沒有具有法律依據的标準可供參考,容易産生争議。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有資質的檢測機構,也不一定會比品牌方更清楚檢測方法,畢竟品牌方才真正知道自己的産品某些特定的防僞标識在哪裡。

作為消費者來說,購買産品的時候一定要清楚,哪些是可以被檢測的。比如,材質因為所有的材質檢測都有國家标準可以參考,哪些是可能産生争議的,比如品牌真僞,畢竟這方面沒有國家标準,會有風險。

另一位業内人士表示,在這種糾紛中,品牌方固然具有特定的權威性,但是品牌方是否願意出面則另當别論。因為有些仿品、高仿品是有市場的,而這種市場與正品的市場一般互不沖突,也就是“買真的人不會買假,買假的人不會買真”。從這一點來講,奢侈品的真假之辨其實是充滿了想象空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