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打赢脫貧攻堅戰,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國氣象局黨組始終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強化頂層設計,印發《打赢脫貧攻堅戰氣象保障行動計劃(2016—2020年)》《中國氣象局黨組關于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氣象服務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2-2024年)》等系列文件,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堅持趨利避害并舉,立足實際、發揮優勢,積極探索出諸多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氣象樣闆”。
定點幫扶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
地處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和科爾沁草原過渡地帶的突泉縣,曾是内蒙古自治區重點扶持的革命老區、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中國氣象局自2013年定點幫扶突泉縣以來,結合部門資源優勢,以人力、财力相配合,下足功夫,開展全方位幫扶,終于在2020年3月,突泉縣11765戶、23357名貧困群衆成功脫貧,14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突泉正式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2020年10月,突泉縣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突泉縣扶貧工作入選2020年11月中科院“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成立大會暨“全球可持續減貧與發展”學術研讨會減貧案例,為國際減貧事業提供“突泉模式”;2021年2月,突泉縣又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号……
一個個成果都是氣象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标志着中國氣象局定點幫扶近8年打造的“突泉氣象扶貧模式”取得顯著成效。2022年,中國氣象局依托科技資源和垂直管理優勢,實施“風雲平安行動”“衛星慧眼行動”“守護豐産行動”和“氣候賦能行動”,助力突泉縣紮實落實“藏糧于技、藏糧于地”戰略,推動農業産業升級,促進糧食增産農民增收,逐步實現經濟、社會、生态多重效益——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中國氣象局始終“牽挂着”突泉。
中國氣象局派駐興安盟突泉縣太平鄉五三村的第一書記侯俊利用工作之餘給村裡孩子輔導功課 圖/李芳慧
在全國各地,都有氣象駐村幹部奉獻的身影——重慶氣象部門駐村第一書記任俊帶領打蕨村村民打造優質農産品甜糯玉米品牌,2021年産值達288萬元,引導村民發展農家樂,借助旅遊帶動增收;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氣象局的“優秀駐村幹部”海葉進駐銀匠營子村以來,發揮部門優勢,幫助貧困戶大力發展養殖業,該村56戶貧困戶在2020年脫貧摘帽;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駐村先進工作者”等稱号和“開發建設新疆獎章”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減災處幹部劉紅霞,用一年時間先後在村委會組織集體活動70多次,把村民的心團結在一起,白天她同村民在田間勞作,晚上給村民上漢語課;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的歐钊榮帶領平王村實現産業轉型升級,打造“一村一品”,促進當地由“柑橘村”轉型成為“荔枝村”。氣象駐村幹部用真心和巧思,因地制宜,讓所在之處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紮根土地,為實現鄉村振興繼續添上“一磚一瓦”。
夯實基礎 防災減災更加有的放矢
今年7月以來,湖南晴熱高溫天氣持續,截至9月15日,81個縣(市、區)達到特旱等級。其中,花垣縣也遭遇特旱天氣。2014年以來,該縣十八洞村落實“精準扶貧”要求,因地制宜種植猕猴桃。猕猴桃既不耐旱也不耐澇,縣氣象局早在今年3月就向種植大戶定向發布汛期氣候趨勢預測,并持續提醒種植戶在豐水期間按照重旱的标準蓄水保水。在縣氣象局的精準預報和精細服務下,十八洞村猕猴桃喜獲豐收,産量達70萬斤,是2021年的4倍,每畝純收入達2000元。
這是氣象部門助力防災減災、避免因災返貧所作努力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氣象局黨組統籌部署下,全國氣象部門持續加強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氣象防災減災标準化建設覆蓋全國所有縣區,基本建成預警信息發布和傳播“一張網”,農村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明顯提升。
在鮮桃成熟季,安徽農網“愛農幫”工作人員經常到殘疾人水果扶貧基地幫助采收 安徽農網供圖
夯實觀測基礎,讓災害“無處遁形”——統籌推進自動氣象觀測站網建設,實現貧困鄉鎮自動氣象觀測站100%覆蓋;建成10930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數量是2012年的4.5倍。2021年,中國氣象局構建“8 N”氣象建設性規劃總體框架引領發展,将農業氣象觀測站網布局納入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發展規劃,拟建設特色經濟作物綜合氣象監測系統,建設區域農業氣象觀測系統。将鄉鎮、行政村氣象災害監測能力建設,納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站網布局設計方案。同年,全國氣象部門新建20個植被生态自動觀測儀和20個遙測式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儀,提升農業氣象監測能力;在貧困鄉鎮升級和補充鄉村自動氣象站1277個,提升局地精細化災害監測能力。加強衛星遙感應用,開展大宗作物面積和長勢遙感監測技術研發及業務化應用,以及關鍵農時、農業氣象災害的衛星遙感監測評估。
預警直達公衆,為避災減損打出“提前量”——中國氣象局推動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實現秒級發布和靶向發布,信息發布數量及質量明顯提升。制定《氣象預警信息應急廣播試點工作方案》《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短信精準靶向發布試點工作方案》,加強與工信、廣電部門對接,開展基于短信及應急廣播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精準靶向發布試點工作,進一步提高預警信息公衆覆蓋率。推進面向農村、牧區、山區、海區等偏遠地區的預警信息覆蓋,優化完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社會再傳播機制。
減少災害損失,用好避免返貧的“金鑰匙”——十年來,全國氣象部門在糧食主産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區實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5091架次、火箭高炮增雨作業9萬次,為我國連年糧食豐收作出貢獻;面對冰雹災害天氣,全國氣象部門密切監測,利用高炮、火箭實施人工防雹作業28萬次,為高敏感的果業、煙葉等經濟作物減損。當前,全國年均人工增雨(雪)覆蓋面積約508萬平方千米,防雹保護面積約66萬平方千米,覆蓋98%的産糧大縣、72%的縣市區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48%的大中型水庫。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已成為防災減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緩解水資源短缺、促進生态保護與修複的“好幫手”。
發揮優勢 鄉村叠代“煥”新顔
十年來,全國各級氣象部門勠力同心,加強行業幫扶力度,推動鄉村産業振興,讓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促進産業興旺——中國氣象局聯合農業農村部創建15個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累計研發産品上百種;為108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展了以特色經濟林果為主的“氣候好産品”評估工作。2021年,各類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客戶端注冊用戶增至82萬。同時,全國各地氣象部門也在護航當地特色産業發展方面狠下“功夫”:在陝西閻良,氣象部門在火龍果種植合作社搭建氣象智能物聯網監測系統,讓“南果北種”成為新潮流;在福建武平,得益于精細化氣象服務,武平梁野山種業公司在金線蓮種植上每年可增收2600多萬元;在湖北十堰,市氣象局積極籌建田園軌道車,幫助當地擺脫地形因素對産業的制約,帶動農戶每年增收約60萬元……
2022年4月1日,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迎來新茶開采季,采茶工正在采收明前茶。浙江茶産業在持續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茶葉生産銷售鍊條中,氣象服務貫穿始終 圖/吳拯
挖掘氣候資源——依托風能太陽能專業氣象觀測站網,氣象部門得到了1公裡分辨率的精細化太陽能資源和風能資源評估數據集,并定期開展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着重為鄉鎮村落挖掘風能太陽能資源提供支撐,為帶動農村富裕,幫助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9月15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旅遊氣象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分類、分災種加強旅遊氣象服務保障,協助政府和旅遊部門加強對異地旅遊、小衆景區旅遊、山區野遊等遊客的預警信息發布和風險提醒,為遊客出行保駕護航。各地氣象部門也在挖掘氣候資源、助力鄉村振興方面展開探索:2019年,重慶酉陽獲評全國首個中國氣候旅遊縣,“金字招牌”打通“兩山”轉化通道;2018年獲評“中國天然氧吧”的内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2021年共接待遊客53萬人次,全縣旅遊收入達9.6億元;立足特色氣候資源,2021年,福建24地獲得“清新福建·氣候福地”氣候康養福地稱号,帶動當地旅遊及配套産業快速發展。
創新幫扶舉措——中國氣象局聯合知名電商,為突泉消費幫扶産品搭建線上銷售專區,形成幫扶長效機制;西藏自治區氣象局創新設立自動氣象站管護公益崗,不僅有效解決偏遠地區無人自動氣象站看護管護難的問題,更有利于增加農牧民收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駐伽師縣的幫扶幹部職工積極組織開展教育培訓,帶動群衆學習特色林果、大棚蔬菜種植及牛羊養殖技術,守護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浙江氣象部門開展“脫貧助力愛心助農”直播帶貨活動,解決疫情影響下農産品滞銷的問題......
“讓大家過上更好生活,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的囑托言猶在耳,氣象部門正對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向着建成“技術先進、機制融合、服務精細、保障有力”的鄉村振興氣象服務體系努力邁進。
中國氣象局宣科中心(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作者:趙甯(文科、吳卉、李悅、張歆平、吳敏、賈辰、李紅梅對本文有貢獻)
編輯:郭曼如
審核:段昊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