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結義的區别?中華傳統文化中,很看重“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而志趣相同,忠肝義膽的朋友,一般喜歡結拜為異性兄弟,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金蘭結義的區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中華傳統文化中,很看重“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而志趣相同,忠肝義膽的朋友,一般喜歡結拜為異性兄弟。
在中國古代,結拜有一套标準流程,通常會将結拜人數、每人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結拜時間、誓言及祖上三代(父母、祖父、曾祖)姓名等有關事項填寫清楚,然後用紅紙折成信封大小數折,封面寫“蘭譜”或“金蘭譜”,這書譜統稱為《金蘭譜》,簡稱《蘭譜》。
《金蘭譜》寫完後就是結拜,在天地牌位前(另一說為拜兄弟供劉備、關羽、張飛,拜幹姐妹則供觀音大士或對天發誓),備上香燭、供品,并将提前填寫好的《金蘭譜》供在香案上,依年齡大小,依次焚香叩拜,其中年長者領讀金蘭譜上誓言。拜畢,共同飲酒聚餐,彼此以兄弟相稱。宴飲後,集體再叩拜,撤香案,分《金蘭譜》。日後若反目絕交,會先燒《金蘭譜》,這稱為“斷義”,也叫“拔香頭子”。
結拜兄弟,文雅的說是“義結金蘭”,金蘭之交系漢族交友風俗,但由于很多人豪放,亦可簡單行八拜之禮結為兄弟。
與“義結金蘭”相近的說法還有“金石之交”、“金蘭之好”等。金石之交指交情堅如金石的朋友,阮籍《詠懷詩》中有雲“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金蘭之好,如《太平禦覽》引《吳錄》記載:“張溫英才瓖玮,拜中郎将,聘蜀與諸葛亮結金蘭之好焉。”
為什麼結拜兄弟要稱之為“義結金蘭”呢?
義結金蘭,典故源自《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易·系辭上》也有類似記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誼”是指情誼,“契”是指契約,稱為誼親,又稱契親。通常友上加親,亦友亦親,關系比一般的遠親和一般的朋友更密切。同輩的結誼又稱結拜、結義、換帖。
為什麼用“金蘭”,而不是别的什麼呢?
“梅蘭竹菊”号稱花中四君子,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直為世人所鐘愛,同時也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蘭花被喻為王者之香,有香祖之稱。人們通常透過蘭花來展現自己的人格襟抱、兄弟情誼猶如蘭花一樣,所以習慣說成“金蘭之交”、“義結金蘭”、“契若金蘭”,這樣的說法也就合情合理了。
“義結金蘭”,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社會交際習俗,指朋友間感情投合,後來用做結拜為兄弟姐妹的代稱。
◎本文摘自《北大國學課》,轉載請注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