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最近發生這樣一件事。有女童的耳後發現了髒東西,那麼這個東西是什麼呢?一般人可能都沒聽說過,有一種叫做是蜱蟲的生物,那麼被蜱蟲叮咬後有什麼症狀了。下面就請大家和小編來了解了解事情發生的具體經過,來認識一下蜱蟲,看看蜱蟲是如何咬人,被蜱蟲咬傷了怎麼辦,被蜱蟲叮咬需及時就醫嗎?
3歲女童嬌嬌耳後發現“髒東西”卻擦不掉,家長帶到醫院,醫生麻醉蟲體後鈎出了活着的蜱蟲。觀察兩天沒有并發症,昨日嬌嬌出院。
6日,嬌嬌的母親李女士帶上孩子與同學聚會。老同學發現嬌嬌耳後根有個黑色的“髒東西”,用紙巾卻擦不掉。仔細一看,“髒東西”竟有腳。李女士看過蜱蟲的報道,意識到有可能是蜱蟲,趕緊帶着嬌嬌到市醫院就診。
該院耳鼻喉科醫生檢查發現,蟲的頭部和腳已經深深埋入耳後根,局部紅腫。“幸虧家長沒有拔掉蟲子”,他表示,蜱蟲嘴上有倒鈎,直接刺激後會往肉裡鑽,而強行拔出,會導緻蟲頭斷在皮膚内,引發感染。
最終,耳鼻喉科和皮膚科醫生聯手,把蜱蟲所在的耳後根區域用藥物麻醉,等蜱蟲完全麻醉,用鑷子輕輕将蜱蟲拉出,蟲體約1毫米,還能活動。
李女士回憶,3日曾帶孩子在外地爬山,當時嬌嬌躺在草坪上,耳朵接觸草叢,很可能是那時被蜱蟲“襲擊”。如果是這樣,蜱蟲在嬌嬌體内竟存活了3天。醫生表示,蜱蟲很可能攜帶危險的病毒。取出蜱蟲後,還需密切觀察幾天。
全世界範圍内的蜱叮咬人緻病事件,可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首先報告了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病例,此後歐洲等地也相繼報告了這種病例,部分地區感染率甚至高達15%至36%。國内外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被蜱蟲叮咬後約有1%左右的人發病。而據估算,我國每年被蜱蟲叮咬的人數在300萬以上,感染人數相當龐大。全球首例人傳人的案例也是發生在中國農村。
原來好多網友都被蜱蟲叮咬過我們來他們看看的叙述。
解讀蜱蟲危害和防治原理
1.什麼地方會有蜱蟲?
蜱一般寄生在動物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蜱離開動物後附着草上,可叮人、吸血。蜱吸飽血後,蟲體膨脹後如黃豆大小。蜱大多生活在草地、農田、森林等野外環境,因蜱種不同而異。一般須具備較适宜的溫、濕度條件。春秋季是蜱的活動高峰,冬天基本不活動。随着市民養寵物狗增多,蜱會寄生在狗身上,所以現在在城市裡,也有蜱存在。
2.緻病原理
叮刺:蜱叮刺會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引起繼發性感染;
分泌:蜱蟲神經毒素緻宿主運動性纖維傳導障礙,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緻呼吸衰竭而死,稱為蜱癱瘓;
傳播:同時會傳播“吞噬細胞無形體”使血小闆、白細胞減少,業界稱“無形體病”。
3.咬之後有何症狀?
病因:由硬蜱或軟蜱的口器刺入皮膚後引起。
皮疹特點:水腫性丘疹或小結節,紅腫、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蟲咬的痕迹。有時可發現蜱。
自覺症狀:瘙癢或疼痛。
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經毒素所緻,易發生在小兒,表現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緻死。
蜱咬熱:在蜱吸血後數日出現發熱、畏寒、頭痛、腹痛、惡心、嘔吐等。
遠離蜱蟲,隻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噴塗驅蚊液
每年的6月至11月為蜱蟲最活躍的時期,由于蜱蟲主要栖息在草地、樹林中,外出遊玩時最好在暴露的皮膚上噴塗驅蚊液,穿着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可防止蜱的附着或叮咬。
2.對寵物進行及時清潔
近些年來,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在這些動物的身上,特别是耳朵裡、腳趾間和耳朵外沿,時常也能看到蜱蟲的身影。因此,要避免受到蜱蟲的叮咬,要注意對寵物進行及時清潔,或者盡量與寵物保持距離。
3.及時清洗皮膚
當從可能有蜱出沒的地方回家後,換掉所有的衣服,立即洗澡,并在洗澡的時候特别注意自己的頭皮、耳後、頸部、腋窩、腘部、手腕、腹股溝這些有皮膚褶皺的地方,是否有蜱蟲。
蜱蟲奪命固然可怕,但是隻要我們經過合理的防控,避免受到蜱蟲的叮咬或者有效預防所傳染的疾病,那麼,蜱蟲對我們的威脅就可以化解。
遭遇蜱蟲我們該怎麼辦?
第一步
準備工具——細頭鑷子、彎頭止血鉗。
第二步
用彎頭止血鉗或細頭鑷子輕輕夾住蜱蟲頭部,盡量讓鉗子頭部貼近皮膚。
第三步
捏穩蜱蟲的頭部後,均勻用力将蜱蟲頭部向上拔。
第四步
當皮膚凸起達到最高且蜱蟲的頭部還未斷時,停止向上拔并保持當前狀态3-4分鐘,待蜱蟲放松叮咬,再向上拔出。
整個過程避免将蜱蟲頭部拔斷,因為蜱蟲頭部會帶入部分毒素。
在拔出蜱蟲的過程中,盡量避免擠壓和旋轉蜱蟲身體。
結語:通過小編系統而生動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蜱蟲有了新的認識。平時注意小孩少去蜱蟲出現的地方,在家裡及時對寵物進行清潔,接觸了有蜱蟲的地方及時洗澡避免傷害。在全面的認識蜱蟲之後是不是發現其實蜱蟲并不可怕,隻要掌握了蜱蟲危害和防治原理,被蜱蟲叮咬後不要慌用正确的方法治療就可以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