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内向者的六大生存之道

内向者的六大生存之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16:45:39

内向者的六大生存之道?我從小就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内向的人,在人群中會手無足措,班級聚會是能逃就逃,沒得逃的時候,就硬着頭皮繼續手無足措,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内向者的六大生存之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内向者的六大生存之道(内向一點不好嗎)1

内向者的六大生存之道

我從小就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内向的人,在人群中會手無足措,班級聚會是能逃就逃,沒得逃的時候,就硬着頭皮繼續手無足措。

所以,當我看到這本名叫《内向一點,不好嗎?》的書時,有瞬間被吸引到。

作者帕特裡克·金(Patrick King)本身是一個性格十分内向、不合群的人,在多年的焦慮、暴食、懈怠與掙紮後,終于發現内向與不合群也是自己的一種優勢,經過反複研磨與總結,他研究出了這套内向者的自愈指南。

内向不是錯,隻是生理和心理上,與外向者不同而已

一直以來,活潑、外向似乎比内向、内斂要吃香。小時候,很多内向者都會聽到家長和老師告誡自己,不要那麼内向,要多交朋友,多出去和同學朋友一起玩……

總之,話裡話外,就是内向者不如外向者。所以,如果你内向,就必須向外向者看齊。

但在帕特裡克·金看來,内向和外向隻是心理上或生理上有點不同而已,他們并沒有好壞之分。

在生理上,關于内外向者不同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基線覺醒。

内向者的大腦擁有較高水平的基線覺醒:基線覺醒一直都很忙碌,就如同一台高功率的發電機時刻在工作着,因為功率太大,持續工作的時間太長,更容易招架不住。

而外向者的基線覺醒一直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所以能維持的工作的時間就更長。

為此,帕特裡克·金提出了“社交”電池的概念,針對日常生活、親友聚會、假日派對等不同場景,給出了不同的應對策略,讓自己的“社交電池”巧妙地充電、存電、省電和放電,抵禦外界的社交洪流,真正做到“按需社交,社交升級”。

不必逼迫自己外向,内向者也有自己的優勢

作為一個十足的内向者,正因為對社交有期待,期待融入人群,期待得到同學朋友的好感,于是,我也曾經試圖逼着自己走向人群,但那種舉步艱難的感覺,真的好痛苦。

在班級聚會上,在面對着那些半生不熟的同學時,不會接話,話題聊不下去的尴尬,想想都丢人。相信很多内向者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吧?

我們之所以想要改變,隻是因為厭棄“内向”這個特點。但其實珍惜想想,内向的人不也有自己的優勢嗎?

正如帕特裡克·金分析的那樣,内向者與外向者相比往往更頻繁地活在自己的頭腦中。内向者傾向于思考問題、适應環境,這比外向者做得要好,因為内向者更有可能處理信息,而非表達情緒。

内向的人,善于反省和思慮,比如說,他們在思考要說什麼,在開口說話之前,權衡這些話是否合适及其帶來的影響。他們将所有的信息都加以考慮,比如自己說這些話時的表情、語氣、肢體語言、潛在的暗示和假設。

想想看,内向也不差。

累了就停下來,給自己的社交電池充會兒電吧

因為内向者的社交電池流失得比較快,帕特裡克·金建議,可以通過提高電池容量或縮減每天的電量需求來維持電量。

帕特裡克·金提出了幾個小方法:

1.運用沉默反應

采用沉默反應會将你的焦點從心智能量轉移到面部肌肉上,這将減少社交電池的負擔。簡單來說,就是和别人對話時,可以用身體語言、面部表情或口中所發出的非語言聲音等做出反應,目的是承認并讓對方感覺你已聽到和确認。

2.變身提問專家

和别人對話,不能一直用沉默反應來回應,适時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問問題的方式來表達。

可以提問具體的問題,比如,你在哪兒買的、花了多少錢、什麼材質、你為什麼要買這張桌子或誰付的錢,等等。這就是在問信息和事實的特殊細節。

也可以問很寬泛的問題,比如,買新桌子的動機、室内設計、思考過程或老桌子為什麼不合适,等等。這就是在問想法和理由,而不是信息和事實。

3.爆發性對話

如果你被迫跟别人進行互動,但又不确定要互動多久,可以試着進行“閃電戰”方式的對話。集中精力進行20分鐘短暫的爆發性對話,極力地去參與,對另一個人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然後再表達出結束的意向。

這樣可以縮短社交的時間,也能提高社交的質量。

4.怎麼應對閑聊

大多數的内向者都很讨厭和害怕閑聊,因為不知道該說啥,會很尬,但是有時候又無可避免,那應該怎麼應對呢?作者認為可以試着問一些誰、什麼、何時、何地和為什麼之外的問題,也可以有意識地将這個話題轉入你感興趣的領域内,從而更加深入地探讨這個話題。

提問可以圍繞以下關鍵短語進行:

1.為什麼?

2.再詳細說一說。

3.你這麼做是怎麼想的/有什麼動機/有什麼目的呢?

4.這個讓我想起了我生活中的一件事……

5.那是怎樣影響你的生活的呢?

6.你能再詳細地說一說那個問題嗎?

7.跟我說說那個故事的起源吧!

8.那件事讓你做何感想?

寫在最後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一切的煩惱都來源于人際關系。

内向者的苦惱,也有人際關系方面的原因。正是因為對人際關系抱着高期待,于是才有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所以,不妨先肯定自己,接着降低期待值,再用上一些與人打交道的小技巧,相信你會收獲一種不一樣的體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