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在常人看來比較“懶”的行為,排除器質性病變或慢性病外,從中醫理論講,有可能是體虛發出的信号。
你屬于哪種「懶」?對應的又是哪種「虛」?《生命時報》邀請中醫專家解讀,為身體補回滿滿元氣。
受訪專家
江西省中醫院腎内科主任中醫師 王茂泓
廣東省名中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教授 羅仁
北京老年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李方玲
無精打采:氣虛氣虛的人常四肢無力,不想說話,說話也是有氣無力、精氣神不足;稍微活動或者做事就會氣喘籲籲,感覺很勞累……
這類人經常想躺下休息,容易出汗,也易被風寒侵襲,感冒後需要很長時間調養恢複。
如果長期處于氣虛狀态,沒有得到改善,還容易引起肥胖、習慣性便秘、各種炎症等問題。
食補
可以适當補充些補氣的食物,如糯米、玉米、南瓜、黃豆、熟菱、馬鈴薯、平菇、蜂王漿、紅糖、白木耳等,少吃油膩、不易消化、生冷、苦寒的食物。
藥補
平時建議适當服用有補氣作用、性平味甘或甘溫的補益藥,如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白術等,可以用來煲湯或者泡水服用。
動補
這類人适合運動量小且較緩和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強度以自己覺得舒适即可,不宜做大負荷消耗體力的運動和出大汗的運動。
注意氣候變化,保暖雙腳,預防呼吸道疾病。
不愛活動:血虛血虛主要表現為頭暈眼花、唇甲顔色較淡、少言懶語、身體容易沉重、心悸失眠、胸口容易悶等,同時身體很多部位偶爾會有刺痛、發麻等症狀。
女性還容易出現月經量少、經色淡、經期推遲甚至閉經等情況。
食補
血虛的人可以适當吃龍眼肉、紅豆、黑木耳等,直接食用或煮粥吃都可以。需要提醒的是,血虛的人應盡量少吃生冷辛辣食物。
藥補
日常飲食可适當加入性味甘溫、補益氣血的中藥,比如熟地、當歸、白芍、阿膠、丹參等,也可選擇中成藥四物湯、歸脾丸、十全大補丸等調補。
動補
嘗試一些促進血液循環的有氧運動,如散步、瑜伽等;平時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持心情舒暢。
少氣無力:陰虛陰虛的人怕熱,常有面色潮紅、少氣無力、頭暈耳鳴、心煩失眠、腰部酸痛、眼睛幹澀等症狀。
嚴重者甚至稍微加大一點運動量就會有大汗淋漓、呼吸短促等問題。
食補
陰虛的人首先需要滋陰,陰虛火旺的人還需要及時清熱生津,建議平時多吃百合、糯米、銀耳、梨、甘蔗、西瓜、山藥等。
藥補
可适當配合補陰藥膳有針對性地調養,比如用麥冬、枸杞、石斛、玉竹、元參、柏子仁等藥食兩用的藥物加食材炖湯,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左歸丸、二至丸等,也都有很好的滋陰功效。
動補
夜晚是養護陰氣最好的時段,要避免熬夜。适當加強鍛煉,但不宜太過,太極拳、八段錦都是較好的選擇。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機體,有時還可能同時出現多種虛損,如氣血兩虛、氣虛偏多或血虛偏多等複雜情況;
因此以上提到的,在生活中可作為借鑒,适當有針對性地去調理身體。但如果氣血陰陽辨證不準或生病時,需在醫生指導下對症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本期編輯:徐夢蓮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