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飯局中有這5種行為的人最令人讨厭

飯局中有這5種行為的人最令人讨厭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25 11:54:41

飯局中有這5種行為的人最令人讨厭?來源:台海網台海網3月28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總怕認識的人迎面走來,總得寒暄幾句”最近,一首《社恐之歌》走紅,讓不少人産生共鳴:這不就是現實中的我嗎?在“知乎”上,有一個高達50多萬的話題:社交恐懼症,打開話題後,你會發現這裡是個樹洞,幾十萬人寫下自己“社恐”的經曆:“走在路上,我會戴上耳機,形成完美的防護罩”“朋友取消了聚會,我心裡反而輕松了”“參加飯局,為了不跟人交流,我全程低頭看手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飯局中有這5種行為的人最令人讨厭?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飯局中有這5種行為的人最令人讨厭(參加飯局他全程低頭看手機)1

飯局中有這5種行為的人最令人讨厭

來源:台海網

台海網3月28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總怕認識的人迎面走來,總得寒暄幾句。”最近,一首《社恐之歌》走紅,讓不少人産生共鳴:這不就是現實中的我嗎?在“知乎”上,有一個高達50多萬的話題:社交恐懼症,打開話題後,你會發現這裡是個樹洞,幾十萬人寫下自己“社恐”的經曆:“走在路上,我會戴上耳機,形成完美的防護罩”“朋友取消了聚會,我心裡反而輕松了”“參加飯局,為了不跟人交流,我全程低頭看手機”……

據世衛組織統計,社交恐懼症,已經成為僅次于抑郁症和酗酒的世界第三大精神健康問題。近期《中國青年報》聯合社交平台探探針對18歲至35歲的用戶發放問卷,回複者超四成自認“社恐”。可是,人是無法避免社會交流的,要如何克服“社恐”?本報記者近日咨詢了廈門市仙嶽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張振清。

社交恐懼:屬于焦慮障礙

張振清說,輕度的不善社交,或不喜歡社交并不是精神障礙,達不到社交恐懼症這種嚴重的程度,“大多數人在一些社交場合難免會有點緊張焦慮,需要區分是正常的害羞還是誇張的回避。但如果情況較為嚴重,還是應尋求精神心理專業人員的幫助。”

“社恐”是屬于焦慮障礙的一種,又稱“社交焦慮障礙”,其主要的表現特征有,在社交場合或必須與人接觸時,出現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如緊張、臉紅、出汗、口幹、心跳加速、頭暈、惡心、雙腿甚至是全身無力等,因害怕被人注視或得到否定評價,有反複或持續的回避行為。張振清表示,“這種社交恐懼症的發生,尤其在青少年兒童中是相對常見的。”他曾接診過一位16歲的高中女生,在班級同學面前講5分鐘的英文都緊張得手抖、說話磕巴,“她能把英語作文寫得很好,可就是開不了口說話。”

形成原因:先天遺傳 後天影響

社交恐懼的确切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張振清表示,目前認為社交恐懼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首先是生物學因素,如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少部分患者的親屬中有相似的問題;腦影像研究發現,恐懼症患者的某些腦部區域存在功能改變。其次是社會心理因素,如兒童期缺乏親密關系、經常搬遷等,“父母過于嚴格打壓,對孩子不夠包容,親子關系缺乏親密感,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社交恐懼。”最後與個人經曆相關,“可能在既往生活中,有過被當衆嘲笑、批評這種比較痛苦的經曆,害怕自己言行舉止再次受到指責。”

專家支招 悅納自己,直面恐懼

據《生命時報》分析,年輕人動辄給自己貼上“社恐”标簽,也反映出了現代年輕人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一是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很多人常常抽不出時間去識人交友;二是網絡的發達,減少了與人當面溝通的機會,社交意願和技能相對減弱;三是有些年輕人适應不了新的社交環境,從校園步入社會,角色的變化導緻内心沖突,難以适應,也會回避社交,選擇“一個人待着”。想要走出“社交恐懼”怎麼辦?張振清推薦了以下方法:

●直面恐懼,不像以往一樣選擇回避,否則很容易陷入一種“越逃避越害怕”的惡性循環。

●接納自己,樹立信心。不要過分放大焦慮,也不要和情緒對抗,異常焦慮時可轉移注意力,相信自己能漸漸克服恐懼。

●可模拟在社交場合中的情景,主動去接觸他人,讓焦慮暴露出來,有意識、有步驟地“脫敏”。

張振清表示,如果不願意社交且對自己的生活影響不大,那也無妨。社恐者害怕社交,就像有些人怕狗一樣,遇到狗就繞開,不用當成一種疾病來對待。(記者 許舒昕 通訊員 陳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