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毛筆行書偏旁部首之“止字旁”。
今天,繼續分享行書偏旁部首:止字旁。
止,zhǐ,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模拟人足,正如《說文解字》中所注:“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為足。凡止之屬皆從止。”
行書中的止字旁:

中豎平切起筆,然後轉中鋒向下直行,稍帶弧度,略左斜;右邊小橫寫作橫點,位于豎筆中間處虛接起筆,短小精悍,稍抗肩;左邊豎畫起筆與右部橫點平齊,同時注意與中豎的距離,不可過遠或過近,豎身短而左斜,行筆到位後稍頓筆向右行,抗肩,壓中豎的收筆而過,右部略平,略呈拱形。
楷書中的止字旁:

“止”字書寫時就其本身的筆法上來說難度不大,分别由兩個橫與豎組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行書中如果按照其原有的筆畫書寫順序将會使行筆的方向頻繁變化,故通常情況下都會使用異寫或簡寫形式。
具體字例:

步 bù

齒 chǐ

此 cǐ

肯 kěn

曆 lì

歧 qí

歲 suì

止 zhǐ

武 wǔ

正 zhèng zhēng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紅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