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知識,見【智雲健康】公衆号
智雲君特邀醫生作者:王震
日常生活中,我們一提到肩膀痛都會稱其為“肩周炎”,但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這種認識不僅在廣大患者中存在,甚至連大多數的醫務人員都把“肩周炎”用于診斷諸多的肩膀疼痛。
文獻報道,肩部疼痛中,肩袖損傷占的比例最高,約60%左右,其次是肩峰撞擊症,肩關節不穩,最後才是所占比較小的粘連性關節囊炎(肩周炎),岡上肌鈣化炎,肩鎖關節炎等。
肩周炎=凍結肩
現在很多醫生都已經不說“肩周炎”這個病名了,它有了更專業的叫法——凍結肩。
凍結肩患者往往先有痛然後才出現肩關節僵硬,這提示炎症反應,是其發病的早期事件,病程可以分為3個階段。
● 凝結期:肩關節活動會導緻疼痛,并且肩關節活動開始受到限制;
● 凍結期:肩關節的痛開始減輕,但是肩關節的活動範圍仍受到限制;
● 解凍期:肩關節活動恢複正常。
因為疼痛,患者越不願意活動,肩關節粘連的越厲害,凍結肩也就越嚴重。随着病程的發展就好像肩關節慢慢的被“凍住”了。
凍結肩好發年齡段為40~60歲,是一種粘連性關節囊炎,屬于自限性疾病,病程在1~3年不等。
“五十肩”晝輕夜重
凍結肩多見于50歲左右的人,又俗稱“五十肩”,左肩多于右肩。那麼該如何鑒别凍結肩呢?
01
疼痛感晝輕夜重
對于早期患者,疼痛是最明顯的主訴。
疼痛時間通常超過一個月,排除以其他原因引起的肩關節一過性的痛疼,常伴有深部燒灼感,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夜間痛明顯并影響睡眠是重要特征。
02
肩關節各方向活動均受限
凍結肩的患者一定是肩關節活動全面受限,尤其以外展、上舉、内外旋更為明顯,可表現為患肩無法梳頭,無法端碗、穿衣等。
肩關節在所有方向上主動和被動活動受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臨床體征,但這種患者往往已有較長的病程。
凍結肩也需要與其他疾病鑒别,包括盂肱關節骨關節炎、鈣化性肌腱炎、肱二頭肌長頭腱炎等等,通過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可以較容易的發現根本問題。
凍結肩如何治療?
非手術治療
(1) 控制疼痛、緩解症狀
主要方法是患側肩關節休息,不要做誘發疼痛加重的動作,口服非甾體消炎止痛藥物進行止痛。還可以局部封閉治療緩解疼痛。
口服鎮痛藥并加以物理治療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保守治療方法,強的松能在短期内改善臨床症狀但是對改變病程并沒有幫助。
(2) 物理治療
▶ 被動訓練:進行肩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可卧床進行,每次均在可忍受的疼痛範圍内,牽拉肩關節到各個方向的最大限度;每個方向活動每組3~4次,每天2組,改善肩活動範圍。
▶ 輔助訓練:下床進行肩關節的主動和被動的訓練如:鐘擺練習、環形鐘擺、爬牆訓練等。每天3~5組,每組10~20次。
▶ 肌力訓練:以肩部肌肉等長收縮為主,并在不痛範圍内做抗重力訓練,每天3~5組,每組10~20次。
圖為環形鐘擺
圖為爬牆訓練
注意:所有功能鍛煉需要再疼痛緩解後才可以進行。
除了功能鍛煉,為了防止攣縮發展,還有常用的物理治療方法如推拿、針灸、電磁波、超聲、電療等。
手術治療
(1)關節造影擴張術
(2)麻醉下手法松解術
(3)關節鏡下關節囊松解術和開放手術松解術
盡早幹預,預防凍結肩
凍結肩發病以肩關節退行性病變為基本因素,誘發因素包括急慢性損傷、不良姿勢、外界寒冷刺激、缺乏鍛煉等,預防凍結肩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去掉發病誘因。
1.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退變,如肩峰下滑囊炎、岡上肌腱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等;
2.由于肩關節以外的疾病,如冠心病、肺炎、膽囊炎等反射性地引起肩部疼痛,使肩關節活動受限;
3.凍結肩發病的高危人群還包括長時間肩部固定或患有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甲減等。
對此我們要堅持鍛煉上肢和肩部,避免慢性勞損,建議長期伏案者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同時注意肩部防寒保暖并且避免肩部損傷。在出現凍結肩症狀時盡早幹預康複治療。
平時多“動”,可以有效預防“凍肩”,得了“凍肩”堅持治療康複,相信你的“凍肩”一定可重新成為“動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