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在蘇州大學商學院舉辦蘇州研讨會。多位學界大咖與業界專家圍繞“國際能源變局下,解碼江蘇低碳之路”發表主題演講。
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總經理、中央研究院總師辦主任劉濤在研讨會上提出,光伏是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分支,對于降碳意義重大。在光伏領域有兩點非常重要——不斷通過技術創新與技術叠代來提升産品效率、降低制造環節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時進行規模化生産來降低成本。
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總經理、中央研究院總師辦主任劉濤。
以下為發言全文:
非常榮幸受邀參加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的這個活動,與各位一起交流。我想先用一組簡單的數字來為大家介紹目前我們光伏行業在雙碳減排領域所處的位置及發展現狀。
大家可能也有所了解,光伏是可再生能源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我國2021年全社會總用電量大約為8.6萬億度,其中可再生能源電力約為2.5萬億度。在這2.5萬億度中,水電大概占了1.6萬億度,風電為0.6萬億度,0.3萬億度來自太陽能光伏發電,也就是說太陽能光伏發電在全社會用電量總體中比例大緻是4%,是僅次于水電、風電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根據國家能源局的十四五規劃等文件,基本我國每年預計可再生能源增量超過60吉瓦,但在實際推進中,包括我們西北等地風光大基地的建設,今年國内光伏新增裝機可能會超過80兆瓦,明年有望突破100兆瓦,相較零幾年時的規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3年“光伏國八條”《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産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出爐後,确立了标杆定價機制,才推動了國内光伏産業大規模、快速的發展,這是一個重要的背景。
接下來我想談一談協鑫在光伏領域的一些規劃。協鑫最初的業務是傳統能源行業下的火電與天然氣發電,2006年轉型進入光伏領域,我們的切入點是上遊太陽能及多晶矽這個材料領域。當時我國的光伏産業“三頭在外”,我們的應用市場在外,作為生産制造的核心常用材料多晶矽也在外,2007年左右國際上多晶矽的現貨價格最高達到了500美元每公斤這樣一個非常高的價位。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包括協鑫在内的企業快速進入到材料領域,通過技術的創新和規模化的應用,将多晶矽的産能産量從國内原先的幾百噸、幾千噸,推升到目前的水平。去年年底我國多晶矽産量是60萬噸,到今年年底預計将達到90萬噸,産能會更高一些。
大家近期可能了解到,協鑫在大力宣傳我們創新的上遊材料,也就是從傳統改良西門子法所生産的棒狀矽,到我們研發的顆粒矽。這種材料最核心的亮點在哪裡?顆粒矽生産過程中的能耗比傳統工藝方法所生産的棒狀矽要低70%左右,因此我們目前每生産一萬噸顆粒矽,相較之前每生産一萬噸棒狀矽,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大概在30萬噸這樣一個水平。如果按照目前中國100萬噸多晶矽的産量計算,顆粒矽對于減排有相當大的幫助,這是非常直接的數據。
剛才主持人提到,有句話說這十幾年的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協鑫。其實還有一句,中國光伏看江蘇。江蘇是我們國内光伏行業發展較好較快的省份,最重要的一點,在這二十年的産業化發展中,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業内在不斷進行材料等領域的技術叠代,持續降低能耗。除了上面提到的從棒狀矽到顆粒矽,産業下遊的電池組件環節正從傳統的P型電池技術向現在的N型電池技術轉換,電池轉化效率從最初的16%左右已提升到目前的24%、25%這樣一個水平,未來可能會達到28%、29%甚至更高的轉化效率。
也就是說在光伏領域有兩點非常重要——不斷通過技術創新與技術叠代來提升産品效率,降低新能源制造成本和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另外,光伏行業是在大的能源行業背景下的重要制造業,低成本是必然趨勢。就協鑫而言,我們會堅持通過做好這兩點,來穿越光伏制造不同的産業周期,保持企業的競争優勢,實現企業在競争領域的領先。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朱玥怡 編輯 陳莉 校對 王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