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有關學習的格言?在樹立好學生的良好心志之後,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進行其學《學記》所講的學習不是一般性的求知之學,而是培養統治階級所需要的人才之學,即所謂的“大學”“大學”有“大學”的要求,這就反映出它的時代特征和階級特征我們看它是怎樣說的:,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禮記中有關學習的格言?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在樹立好學生的良好心志之後,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進行其學。《學記》所講的學習不是一般性的求知之學,而是培養統治階級所需要的人才之學,即所謂的“大學”。“大學”有“大學”的要求,這就反映出它的時代特征和階級特征。我們看它是怎樣說的: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缦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傅而不反也。《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其此之謂乎!”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大學的施教與學習,根據不同的季節而有不同的教學内容,在正式的教學時間之外,在退回休息時間内,還有閑居的學問需要講究。這就是“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的意思。在古代人們相信天人合一的理論,故各種活動都要根據天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安排。因此春秋之季教以禮樂,冬夏之季教以詩書,此外還有春誦夏弦的分别。
退息之後的居學,即吾日三省吾身之類的學習。操缦、博依、雜服,這是比喻退息之居學;弦、詩、禮、學,這是比喻時教之正業。操缦,即雜弄琴瑟之意。博依,即廣泛譬喻之意。雜服即不合禮服之服裝。時教之正業,隻是正面的說教。退息之居學,則是實際之中各種具體而不完全合乎正業的藝能。隻有正面的說教,不用反面側面的東西加以對照比較,還不能透徹理解其說教,不能真正領會其正确。所以正學之外需要居學的輔助。居學的功夫在于自省内省,沒有高度的自覺性是做不到的。所謂的安,是指對于學之業的安心與愛好,而這種安也正是通過居學才得以養成的。
正因為居學對于正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說“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意思是說君子對于學習,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心不離其業,心想于此,修養于此,休息于此,優遊于此,一事一物都可以用作學習正業的參考,一言一行都可以看做踐行正業的機會。隻有這樣才能安心于學業而尊重其師,樂與同道學友交遊而崇信所學的道理。如果能夠達到這種地步,即使離開了師友,也能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内容,而不會恢複未學之前的愚昧狀态。《尚書·兌命》裡說,以恭敬謙遜的态度努力地每時每刻好學敏求,其良好的修養就會來而不絕了。
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講,大學的關鍵之處在于,學習者要有自覺學習和嚴格自省的精神。不能把學習與自己的人生分離開來,要用藏焉修焉息焉遊焉的精神從事學習,這樣才能否把學習與自己的人生緊密結合在一起。隻有這樣來學習,才能達到“強立而不反”的地步,也就是說收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如果不講《學記》的學習目的,隻就這種學習态度而言的話,這确實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一種态度,是真心向學者的必由之路。
學者之弊《學記》在說明正确的學習态度之時,也注意批評錯誤的學習方法,一破一立,兩相對比,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它對錯誤方法的批評如下:
“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學記》所批評的教學方法,首先是多讀書而不求甚解,滿足于浮光掠影和表面的數量。呻其占畢,是說吟誦其所視的書本。呻就是吟,指對書本的誦諷。占就是視。畢即簡,指古代的竹簡之書。呻其占畢,是說隻讀而不懂經書的文義。多其訊,訊即問的意思,多其問就是說其人向其他學者訊問起來無休無止,這是批評其人既不懂義理而外表上又不肯默然,于是故意多發問難,以顯示自己多有思索的樣子。言及于數,數指不止一事,此句的意思是說其人的問難又不止一端,什麼事都要提出來與别人讨論,而實際上他的頭腦中卻是什麼都不懂的。進而不顧其安,是說他的讀書隻求表面上的進度而不求對于義理的理解是否妥當。以上幾句都是批評隻求表面而不講實質的學習方法。
接着批評了施教方面的惡劣作風。使人不由其誠,人指學者,由是用的意思,此句說使學者吟誦經文而自己為之解說義理,但由于自己本來不懂其義,故這種解釋是不用己之誠心的。教人不盡其材,意思是說自己既不懂義理雖有所悟也不能多,常怕别人勝過自己,故凡有所知也要隐而不講,不想把自己的心得都告訴别人。其施之也悖,是說教人者既有上述五種毛病,所以他施教于人的時候就悖背了正理。其求之也佛,是說教師教人既已不高明,可他反過來要求學生卻又十分苛刻,不近情理。佛即拂戾乖戾之意。由于存在上述的弊端,故造成隐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的不良後果。
隐其學而疾其師,是說學生從教師那裡既然得不到教益因此他們就要隐沒其師的學問,并從内心憎恨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是說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就會為學習的艱難而苦惱,并且不知道學習的收益在哪裡。于是雖終結了學習也毫無收獲,他們離開教師必定是飛奔而去,毫不留戀。教之不刑,刑就是成的意思。于是《學記》得出結論說,教學的不成功,就是由于這個原因吧!
《學記》的批評是針對教師的,但也适用于所有的學習者。自己學習之時不能隻是呻其占畢,與人交流時也不能隻會多其問和不由其誠,在理解文義時不能進而不顧其安,有所心得之時也不要教人不盡其材,對待不如自己的學者更不能求之也拂,而傲視于人。這裡面既有方法的問題,也有學習态度和學者修養的問題。從一個人的學習方式上實際可以看出其人的品德和素養來,從他的品德和素養則又可以預料其學業的結局如何。所以學習方法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方法問題,而是直接關系到其學習成敗的問題。《學記》之所以重視方法問題,其用意就在于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