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總自我強調“我實在low得不行”。随着年齡的增長,周圍人發出的否定式評價會越來越少。
父母會因為“他長大了”而逐漸有所忌憚,不該說的,就漸漸不說;
其他人,則對這個“(有可能會反擊的)成年人”保持應有的禮貌和社交距離。
所以成年後的“我low啊”,更多出于自己——這個本該全心肯定、珍愛自己的人。
為何如此?
——成長過程中周圍人(尤其是最親近的撫養者)的無數次“你真low,你最終就是個low貨”的暗示,逐漸将骨髓浸透。
浸透了,就成了下意識中的慣性,一舉手一投足,都發散着濃濃的(被别人暗示過無數次的)“我low啊”的味道。
若成年後不着重改變,“我low啊”的慣性,很有可能會陪伴一生。
.
理解“實在low得不行”的原理,并控制住它。
如:關注内心的聲音,當“low”的呼喊(自我暗示)出現時,立刻叫停它。
不問原因,不問理由,總之先叫停它......總之,先養成不“負面性”自我暗示的習慣。
.
.
2.不總是強調自己的優點(或擁有的)。雖然擁有優點是一件讓人欣慰、同時讓自尊雄起的事...但特意強調優點,也是自卑的一種表現。
也會加重自卑的感受。
如有些人愛炫耀名牌,有些人強調外表、智商,有些人總拿自己的學曆說事兒......在自卑(自認為缺少太多)的靈魂那裡,“擁有更多”,是自己并不輸于人——甚至是優于人的證據。
就像空虛的海綿一樣,要靠充水,才能讓它富有重量。
但海綿終究是海綿,水分散去,它依然隻剩輕輕一片。
.
不總是強調自己的優點,讓靈魂不至因追求“虛幻的優點”而顧此失彼,找不到最應該的關注點。
比如:固執地行走在“追求(虛幻的)擁有”的路上,反倒把真正應該做的(關于自信的思考),抛在了一邊。
.
.
3.不總是把“别人的失望”放在心上。社交的核心固然是“彼此滿意,下次繼續”,但不代表一定要追求所有人的滿意。
尤其是“自認為的滿意”。
一來誰也達不成“所有人的滿意”,神仙也不能;
二來,别人是不是滿意,你并不能準确獲知;
三來,不正确的付出、讨好的态度,隻會養出一批又一批“不必要的欲望”——而非社交人應有的互相尊重。
那不叫社交,那叫對人性和社會不透徹。
.
别總把“他人的滿意”放在思考的第一位。
當然,這不是說完全的自私自利、不考慮他人。
而是把社交的最重點,由“他人的滿意”,轉移到“自己的滿意”上來。
自己設定一個(正向的)目标,然後達成它......不斷循環。
不知不覺,自己“不僅”會越來越自信,“而且”還會越來越有魅力。
到了那時,“彼此滿意”的社交,就是自然而然。
.
.
其他還有“強迫自己參與競争”等,不再一一贅述。
總之,自卑很常見,長期的自卑也是。在自尊的養成期,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可避免要經曆許多個與“自尊”相反的日日夜夜。
那“日日夜夜”積累下來的效應,就要在成年後,一點點自我治愈、剝離。
雖然這并不容易,但隻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加以堅持,就會逐漸從自卑中擺脫出來。
.
且自卑不完全就是壞事。
狂傲的靈魂永遠不能真正地看清自己,“永不向下看”的眼也很難對這個世界,有深刻的認識。
.
首先關注“自己的滿意”,就好。
.
領導會欺負老實人嗎——人在單位,做個“不便宜”的人
人在單位,該怒就怒
被小人陷害,領導明知卻偏袒——真相不重要,利益關系才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