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看一位搬磚的古人。
他叫陶侃,是江西人。他比那個不食道旁苦李的王戎(本系列第26篇的主角)小了25歲。
或許我們現在知道陶侃的人不多,但大家肯定知道“世外桃源”吧。
這個成語出自東晉陶淵明的文章《桃花源記》。這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正是陶侃的曾孫(也有人說是曾孫輩,并不是嫡曾孫)。
其實,陶侃在曆史上也是一個著名的将軍,備受後人的尊敬。他去世四百多年後,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唐德宗,将他列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将之一,供奉于武城廟内。
陶侃身為晉朝大将,為何還要搬磚呢?且聽,我與你慢慢道來。
陶侃父親去世早,小陶侃隻能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清貧。好在他的母親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把陶侃培養得非常好。
他憑着自己的能力,從縣令開始做起,先後出任郡守、武昌太守、荊州刺史等等,直至受封為長沙郡公。官至一品,位列三公。
但無論是治理地方,還是平定叛亂,都功勳卓著。他在治理荊州時,社會安定,百姓們安居樂業,史稱“路不拾遺”。他多次率兵征讨,威震敵國。當時有人稱贊他既有曹操的勇猛謀略,又有諸葛亮的忠順勤勞,是曹操與諸葛亮的合體。
他将近60歲的時候,在廣州過了一段安定的日子,卻“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内”。
[微風] [微風] [微風] [微風] [微風] [微風] [微風] [微風] [微風] [微風] [微風]
今天的學習任務來啦。
“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内”
這句話還比較好懂吧。不過,有四個關鍵詞還是需要積累一下的。
(1)朝[ zhāo ]:早上。
(2)甓[ pì ]:磚。
(3)于:到
(4)暮:晚上。
這個句子的意思:陶侃早上把一百塊磚(從屋子裡)搬到屋子外面,晚上又把它們(從屋子外)搬到屋子裡面。
人們看他天天如此,覺得很奇怪,就問他:“大人,您天天這樣搬磚,到底是在幹嘛呀?”
陶侃回答:“我心裡一直牽挂着收複中原失地的大業,現在的日子過得太悠閑安逸了,唯恐難擔大任啊!每天搬搬磚,練練筋骨也好啊。”
陶侃的趣事,還很多。有一次,他外出遊覽,看到一個人拿着一把沒熟的稻穗,他就問對方:“你拿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人說:“我出來随便走走,剛巧看見田裡莊稼很多,就随便拔一把玩玩罷了。”
陶侃十分生氣地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陶侃就把那人抓起來,拿鞭子抽他。陶侃愛護莊稼,執法嚴明,因此他治轄的地方,老百姓都對農副業肯下苦力,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敲重點!敲重點!!敲重點!!!
(一)積累四個詞
(1)朝[ zhāo ]:早上。
(2)甓[ pì ]:磚。
(3)于:到
(4)暮:晚上。
(二)理解一個句子
“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内”
這個句子的意思:陶侃早上把一百塊磚(從屋子裡)搬到屋子外面,晚上又把它們(從屋子外)搬到屋子裡面。
[玫瑰][心] 本系列共有50篇,可供三年級及以上孩子學習文言文之用,也可以作為親子共讀的材料。請關注“白羽語文學塾”,每晚八點不見不散。 [比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