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向善、愛美是高貴心靈的追求。
——周國平
一石三佛真善美 問天問地問人生。對于真善美,在中華文化哲學智慧裡始終存在着,而且有着比較固定的标準,隻是今天我們都忙于掙錢,沒有人關注,更沒有人論說而已。
1,真
真是真理、真實等,中心思想是誠實,人要有基本的誠實之心,在老子道德經中就是樸,樸素自然,敦厚誠實。真誠為本,真實第一,沒有真,也就無所謂善和美。
2,善
善的内涵則非常廣泛,不但表現為好,而且要體現出如何去做才能夠好,所以善是真善美的核心,善也是一篇大文章,此處點到為止,意思意思;善是善良,友善等人的内在品質,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争。更表現為妥善、善于等處理問題的方法,道德經中表述為如射箭,高低左右前後有偏差就要調整,才可以準确中地;
中華文化的中心點在這裡,中庸之道的精髓也在這裡;如何調偏,既有認識能力的積累,更要有方法上的不斷掌握,是人和人類社會和諧美好的基本要素;這個學問太大,它貫穿古今,直指未來。善的最高境界是“為而不争”,不為了什麼去争,還能好好的做好本質工作,複雜變簡單。
3,美
美,人能夠為而不争,敦厚、善良、内心安靜,會發現感受許多美好的事物,會拓寬美感的範圍,這裡的辯證法最多,比如人往往對于苦的事情認為是不美的事情,可是由苦可以轉變為甜,有人就說以苦為樂,人能看開看透一些事物的發展規律,就會發現很多美好的事物,拓寬美的享受,對于美的基礎以人的内在品質為基礎,好人以善良為美,惡人、壞人以侵害他人利益為享受,等等。至于人的初級美的感官感受,情況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以苦為樂,内心安靜的人,一定比不知足的人能夠享受更多的快樂和美好。
結語:
總的來說,中華古文化給予了我們這樣的聰明智慧,道德經把天地和道作為人類的老師,讓我們學習它無私的真誠和善良,像大地母親一樣,為我們呈現萬物勃發的大美境界,把萬物當成孩子一樣生養而不索取,所以,中華先人給我們樹立的不變标準和人性價值原則就是天地和道的大道大德原則,它亘古不變,它一變則萬物滅亡,人将非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