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畫像磚拓片
曆史上的漢函谷關什麼模樣?來看看這張東漢畫像磚拓片吧。
“從拓片字迹看,這塊畫像磚為東漢之物,其圖示應為東漢函谷關模樣。”今日,提起自己見到的一張東漢畫像磚拓片,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洛陽理工學院藝術客座教授李孟淵說。
拓片上的隸書“函谷關門”
李孟淵是新安縣人,他很關注家鄉的文化遺址。日前,我市企業家張志強向李孟淵展示了他收藏的一張東漢畫像磚拓片,磚上有“函谷關門”字樣和關樓圖案,讓李孟淵喜出望外。
“這張畫像磚拓片是我從一名收藏愛好者那裡得到的,對方說畫像磚出土于洛陽地區。”張志強告訴洛報融媒記者。
拓片上的隸書“函谷關門”和關樓圖案
記者看到,該拓片高46.5厘米,寬35.5厘米,畫面呈現上下兩部分。拓片上部為圖畫,最上方為五隻飛鳥,中為六棵樹,下為兩幅車馬圖和關樓圖案。拓片下部,中間為一獸首,獸口銜一環,左右兩側為菱形圖案。
拓片上的關樓圖案
“車馬為一匹馬拉着兩輪車,一人駕車,一人坐車。車馬上方有隸書‘函谷關門’四字,字體高古端莊。車馬左側為關樓,關樓為重檐結構,關有三個門,門前有四個兵卒。”李孟淵說,考慮到有銜環獸首,他推測此畫像磚應為墓口封門之用。
李孟淵說,函谷關有秦關和漢關之别,秦函谷關位于今靈寶市北邊,漢函谷關位于新安縣城東,由西漢樓船将軍楊仆所築。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著名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所言之“漢時關”即為此地。
2013年5月,新安漢函谷關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新安漢函谷關遺址作為絲綢之路申遺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這張拓片彌足珍貴,因為從拓片上的隸書‘函谷關門’字體來看,隸書已相當成熟,應是東漢時期書寫。”李孟淵說,這張拓片為我們了解東漢函谷關的模樣有着重要意義。
新安漢函谷關遺址 李孟淵 供圖
“這塊畫像磚如果出自洛陽,那麼應該是東漢之物,畫像磚上的函谷關就是指漢函谷關。”我市著名學者、千唐志齋博物館原館長趙跟喜表示,他建議收藏者保管好這張拓片,便于業内人士研究漢函谷關的曆史。(洛報融媒記者 餘子愚 文/圖)
來源: 洛陽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