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絡
為人父母者要很清楚,成長和成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孩子的成才是他們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很多孩子的“苦難”,往往就是家長越過了孩子的“成長”,逼着孩子“成才”所導緻的。而父母越是了解孩子當前的狀态,越能讓自己的教育切中要點,同時使孩子感到被認同的愉悅。
所以,作為家長來講,要細心體會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尊重孩子成長的每一天,卻不能急功近利地要求孩子按照父母所要求的成才。
圖片源自網絡
1、“破壞欲”也許是孩子學習的一種方式有些孩子習慣于損壞家裡的物品,俗稱“拆家”。拆了媽媽精緻的化妝品,毀了爸爸常用的剃須刀,至于自己的玩具,過了新鮮感後,更是不遺餘力地又拆又卸,零落不堪。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不要先急于訓斥寶寶,而是要仔細觀察孩子,看他損壞了物品之後,再觀察并且企圖重裝,還是就為了滿足好奇心?
也許從成人的角度來說,孩子是損壞了物品,但實際上孩子從中調動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也是大腦在飛速運轉的過程。
所以,父母在相對安全的狀态下,不要輕易地阻止孩子“損壞物品”這個過程。當然,如果孩子所做的事情非常危險,比如用手摳插頭、嘗試點液化氣……這就要立即嚴厲制止,不容小觑,同時可以通過一些視頻、遊戲等,讓孩子親自感受到這些物品的危險性。
圖片源自網絡
2、不斷地重複,也許是為了建立安全感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比如某一個繪本,孩子會不厭其煩地要求父母講了一遍又一遍,從不間斷。甚至父母讀錯了繪本上的某一個字,孩子都可以毫不猶豫地講出來。
有時候父母就會很無奈,也不理解孩子,為什麼要不斷地重複這些他們本來就已經記憶住的内容呢?
首先,重複是孩子學習的一個特點,隻有通過不斷地刺激,才可以完成一個記憶的過程。另外,當孩子不斷地重複自己熟悉的故事時,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和掌控感,會促使他們安全感的建立。
想不到吧?重複還有這麼大的作用呢。下次寶寶再鬧着要聽耳熟能詳的故事時,媽媽可不要再不耐煩了哦!
圖片源自網絡
3、對父母的依戀并不代表孩子不能自理有些父母會格外重視孩子的自理能力,什麼事情都讓孩子自己去做、去嘗試,就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這個觀點和做法并沒有錯。
隻是有的孩子可能天性懦弱一些,比較喜歡黏着爸爸媽媽,對于小孩子來講,這也沒有什麼錯啊!黏着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通過對父母的依戀之情,感受到親情,認識世界。經過這個階段,孩子才能建立健全的人格。
所以,沒有必要非要強迫孩子在某個年齡段必須完成怎樣的自理,關鍵在于父母的引導,引導孩子可以主動地去做事,而不是被動的被要求。
父母引導孩子,應該教會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百折不撓的堅定意志;對美的感受和追求;自己的人生路隻能自己走,不能夠永遠依賴父母。
圖片源自網絡
作為父母不要因為自己的關心而對孩子的事情處處包辦,不遺餘力地為孩子排除成長路上的一切困難。事實上,做得越精緻,孩子就越不容易成長。因為每個人都是要在挫折中才能夠真正成長起來的。
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從而深入的走進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真正的了解他們、理解他們,才能夠有目标的引導孩子逐漸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