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人格化傳播案例?作者:冀翠萍(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新媒體人格化傳播案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作者:冀翠萍(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據統計,我國網絡新聞用戶規模7.43億,新聞客戶端、社交工具、媒介平台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服務的主渠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賦能信息傳播,算法作為主要驅動力,深度嵌入到信息生産、分發、反饋的各個環節,開啟了以精準性為主要特征的智媒場域。面對這樣的新環境,理論傳播需要積極認知新形态、把握新趨勢、拓展新視野,增強在智媒場域中的穿透力與精準度。
利用算法引導主流價值需求。用戶中心性是互聯網的鮮明特征,理論傳播首先要知曉用戶識别需求。大數據算法能夠追蹤用戶數字軌迹、掃描用戶社交關系、挖掘用戶個性信息,分析民衆在理論和實踐中的盲點、堵點與痛點,識别特定階段對理論需求的側重點,并用可視化形式勾勒民衆需求圖譜,進而指導理論傳播的選題策劃、作品設計和内容生産。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引導民衆對主流價值内容的需求。探索将價值觀傾向、内容品質等指标嵌入到算法的設計結構中,以此來規訓算法系統,擴充優質資源的“推薦池”,提升主流叙事的推送頻度,引導民衆提升信息需求的品質。理論傳播還要培育算法系統的主流意識形态基因。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号”用黨媒算法來規制推送内容,可依循此路徑探索構建主流價值觀算法模型,增強優質資源供給能力,拓展用戶信息接觸範圍,提升用戶媒介素養。
再造覆蓋全網的“中心化”傳播節點。社交媒介解構了傳統的“中心化”權力格局,“李子柒”“拉面哥”等彰顯了“去中心化”的能力,但同時多元化表達帶來信息超載、内容混亂、價值無序問題。一些主流媒體、網絡意見領袖帶着“品質”的标簽崛起為“再中心化”的中堅力量,理論傳播要抓住“再中心化”格局追求品質的重要機遇。首先,提升“又紅又專”資源在網絡空間的傳播能力。黨校、社科院、宣講團等專家資源是真懂、真信、真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力量,培養他們的互聯網思維,提高其運用網絡新媒體的能力,探索與主流媒體、媒介平台的合作機制,使其在網絡空間敢發聲、會發聲。其次,聚合自媒體領域的優質内容生産者力量。在海南自貿區設立之際,人民日報新媒體客戶端轉發優質内容生産者“所長林超”的視頻,獲得輿論的廣泛贊譽。自媒體因其輕松活潑的風格、非官方的宣教形象更易獲得網民認可,鼓勵和扶持自媒體領域的優質賬号和平台,并将其充實到理論傳播隊伍中,構建在自媒體平台上的理論傳播分節點。再次,形成覆蓋全網的理論傳播員隊伍。發揮各級黨員領導幹部、高校輔導員、思政課老師、優秀大學生幹部等群體力量,将黨的創新理論融會貫通于網絡互動交流中、轉發評論點贊中,形成理論傳播在網絡空間中的“星星之火”,點亮觸達網絡空間的每一個角落。
增強理論對現實的觀照度和闡釋力。當前,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隻有觸達民衆“敏感的神經”才能赢得其流量關注,網民津津樂道的往往是事關民生福祉的故事或現象,這就要求理論傳播要呼應和回歸實踐。回歸實踐就是要回答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基于大數據的網絡輿情監測機制可對網民關注點進行實時動态跟蹤,探索建立理論傳播與網絡輿情監測的協同機制,增強理論對現實問題的觀照度。回歸實踐就是要揭示現象背後的邏輯規律,以典型案例、熱點問題為抓手,剖析各利益相關方的訴求與格局,用有“煙火氣”的叙事方式幫助民衆廓清認識、驅散迷霧、厘清路徑,增強理論對現象故事的闡釋力。回歸實踐就是提高民衆的參與度,用民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民衆增強對主流意識形态的認同。“@共青團中央”開展的“我為阿中哥哥慶生”漫畫創作活動,人民日報H5互動式傳播“快看呐!這是我的軍裝照”,均引發網民的熱情參與。回歸實踐就是要勇于發聲、敢于亮劍,面對民衆的思想困惑,理論傳播就是要态度鮮明、激濁揚清,規制算法的偏見,将主流價值聲音擴散到每一個媒介平台、每一個網民圈層。
實現分衆化理論作品的精準送達。首先,理論傳播要觀照網民圈層化特點。B站聚合的是Z世代的年輕人,知乎聚合的是善于分享的知識人,不同圈層對理論傳播的接受度和認知度有所區别,大水漫灌式的标準化作品容易貌合神離,迫切需要精準對焦圈層特點的理論作品。同時也需要看到,有思想、有深度、有品質的理論作品很容易“破圈”,爆款作品在各媒介平台會出現驚人的同步,近期,《覺醒年代》就帶着真誠情感在B站圈粉無數。精準化的理論傳播要在結合圈層特點的同時,實現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的傳播。其次,理論傳播要契合媒介特色化表達。精準化的理論傳播要求在吸納特色表達的基礎上,生産出符合其形象和認知規律的理論作品。最後,理論傳播還可借力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列甯說,“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網言網語、吐槽、梗都是理論傳播可以借力借勢的手段,但通俗不代表媚俗庸俗,也不代表不合身份的一味迎合,否則就可能會落下“勾肩搭背套近乎”的糟糕印象。精準化的理論傳播還是要用其溫度和魅力穿透表象,直抵民衆的精神世界。
構建傳播效果評測機制。探索形成以用戶為中心的效果評測導向,從量和質兩個維度建立評測指标體系。量的指标,主要是指網民的浏覽量、點贊數、轉發數、收藏數等,媒介平台大數據可以一目了然。質的指标,則要收集分析網民的意見評論、表情符号,通過大數據算法分析文字背後的意見傾向和情緒态度。量的指标和質的指标共同構成效果評測的指标框架,用于指導和構建理論傳播效果的反饋回路,将評測效果用于對傳播方式、傳播内容、傳播定位的策略調整,用于傳播路徑的調度優化。
來源: 學習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