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山東單元“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闆結出新碩果”闆塊,展櫃裡擺放着山東特色農産品:登海玉米、海水稻、耐鹽堿大豆以及壽光蔬菜種子。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蔬菜種子五顔六色,裝在透明玻璃瓶中,一共八瓶。
現場不少參觀者都對種子的顔色好奇:“我們吃的蔬菜是五顔六色的,為什麼種子也是五顔六色?”
記者聯系到提供這些蔬菜種子的山東壽光蔬菜種業集團。“這層顔色就是種子的包衣,這是現代種子加工新技術之一。”集團董事長劉欣慶說。種子包衣是指用特定的種子包衣設備,在種子外面包上一層具有殺菌、抗蟲、促進發芽以及保濕、抗旱、防寒作用的生長物質,可有效促進作物生根、壯苗、改善品質等。
“我們這次展出了三大類蔬菜種子,2是黃瓜種子,6是辣椒種子,剩下的都是番茄種子,包衣的顔色都是随機的。”劉欣慶介紹,種下五顔六色的種子,收獲的是五顔六色的果實。“我們自主研發培育的最具特色口感番茄,有紅橙黃綠黑白紫等11餘種顔色30多個品種。”劉欣慶說公司目前積累的種質資源材料已達21000多份。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有“中國蔬菜之鄉”之稱的壽光,蔬菜種子曾長期依賴進口。10年前,菜農每年購買種子種苗大約需要6億元,其中近4億元支付給了國外公司。
為破解種子“卡脖子”難題,2012年起,壽光市出台蔬菜種業發展系列扶持政策,培育一批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種業企業。壽光以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建成投用了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研發中心,先後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10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目前壽光市種苗年繁育能力達18億株,産值突破10億元,自主研發的蔬菜新品種達到167個,國産種子市場占有率已由2010年的54%提升到70%以上,今年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
(大衆日報客戶端記者 徐超超 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