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張家口市區的一道風景

張家口市區的一道風景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9 12:24:38

張家口市區的一道風景(一座被茶香浸泡的城市)1

開欄的話: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内蒙古日報社聯合萬裡茶道沿線湖北、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河南、山西、河北等省的省級黨報,啟動9省區“古今萬裡茶道”全媒體聯動傳播活動。即日起,河北日報開設《萬裡茶道話今夕》專欄,以《故事篇》《發展篇》《解讀篇》等形式,通過曆史故事重現、發展脈絡剖析、今昔對比解讀,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呈現萬裡茶道的前世今生,為9省區聯合申遺營造濃厚氛圍,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張家口市區的一道風景(一座被茶香浸泡的城市)2

張家口大境門長城,這裡曾經是張庫大道的起點。河北日報資料圖片

随着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功舉辦,和北京攜手辦奧的“塞外明珠”張家口,也越來越為人們所了解。

張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境内的壩上地區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冬季寒冷程度可與東北地區相比。正是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張家口成為冰雪運動勝地。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是這個并不種植茶葉的北方城市,卻和産自我國南方的茶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張家口市區北邊,有一處最具标志性的建築物——大境門。始建于明代末年的大境門,是與居庸關、嘉峪關、山海關齊名的萬裡長城四大關口之一。

作為中原至塞外的通衢大道,古代張家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地區與俄蒙貿易的碼頭。因此,與長城上的其他三關不同,大境門不僅具有防禦功能,還承擔着重要的商貿交易功能。

早在清朝康乾時代,張家口就因繁榮的商貿而享有“塞上商埠”“塞外皮都”“嵌鑲在草原上的明珠”等美譽,在民間更是有着“黃河百害富甯夏,草地千裡富張垣(張家口舊稱)”的說法。

在當時,商人們以張家口為起點,通過大境門将絲綢、瓷器和茶葉等商品遠銷到蒙古、俄羅斯等國。而這條通商路線,就是大名鼎鼎的“張庫大道”。因貿易商品中茶葉占比很大,這條路線也被稱為“草原茶葉之路”。

張家口市區的一道風景(一座被茶香浸泡的城市)3

清末民初,張家口城外,張庫大道上茶商雲集。 河北日報資料圖片

據記載,當時張垣茶商的輸出茶葉額,計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磚茶七千普特(一普特:16.38公斤),白毫六千普特,這些是與俄商貿易的數量。嘉慶十五年(公元l810年)上述兩類茶已達七萬五千普特,幾乎增加了六倍。加上對内蒙古國的貿易數額,張家口最多一年運出茶葉數量達五千萬斤之巨。

因此,張家口是當時中國最大的茶葉屯棧地。

據《清季外交史料》記載,當年張家口有西幫茶商百餘家,其中以四大茶莊最為有名,為長裕川、長盛川、大玉川、大昌川,這“兩大”“兩長”就是山西祁縣人的商号,所以稱“祁縣幫”。

這些張垣茶商年複一年地活動在這條漫漫茶道上,在發展我國經濟貿易、溝通物資交流的同時,促進了中外人民的友誼交流,譜寫出了一曲“商隊茶”的曆史贊歌。

隻可惜,清代晚期,随着當時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和清政府内憂外患的各種危機,這條由張家口至恰克圖的四千餘裡漫漫茶道逐漸變得車少人稀。

如今,作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和冬奧會籌辦城市,張家口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曾經的“萬裡茶道”将從這裡再次出發。

張家口雖不産茶,喝茶的文化和氛圍也不如南方那麼濃厚,但縱使更疊變遷,這裡的人們和茶的故事依舊每天都在繼續着。

(河北日報記者王思達)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