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敬請關注,分享更多精彩。
文∣雲舒 圖∣網絡
提起《長恨歌》大家都很熟悉。它是白居易的代表詩作之一,也是最著名的叙事長詩之一。無論從藝術上、學術研究上,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作者站在個體的角度與曆史的角度上進行創作,一方面對統治者的荒淫無度的生活的進行了無情揭露,同時又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上,對李、楊之間的美好愛情以及人性的真與美進行熱情地讴歌,具有愛情與諷喻的雙重主題。
詩中主要描寫的曆史事件以及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在當時可謂家喻戶曉,而且在當時包括杜甫在内的很多唐代詩人也寫了大量同題材的作品,但為什麼寫出《長恨歌》的是白居易,而不是其他唐代詩人呢?
01
這要從一個當時叫“盩厔(盩厔)”的地名說起。“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是個風景非常美的地方,距長安西南100多公裡,距離馬嵬坡隻有50裡,為方便識記,這個地方現在叫“周至”。
白居易剛到此地就結識了兩個很重要的文友,一個是王質夫,另一個是陳鴻。有一天他們去一個叫仙遊寺的地方玩。王質夫當時就勸白居易要寫一首關于李、楊二人的詩歌來歌詠唐太宗和楊貴妃的故事。
他的原話是:“夫稀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于世。樂天深于詩、多于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
意思是如此情結曲折的悲歡離合故事,又發生在帝王後妃身上,對于詩歌創作确實題材難得,然而這麼感人的故事,這麼複雜的内容,必須有傑出的詩歌才華,才能繪聲繪色地予以叙述,否則就會糟蹋了好題材。
所以王質夫力勸白居易檔期這個重任。值得注意的是,王質夫認可白居易寫作資格的兩句話是“樂天深于詩、多于情”。
白居易“深于詩”是肯定的。當時他35歲,但16歲就寫出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著名詩句;29歲被錄取為進士,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如今又過了好幾年,再加上他刻苦修煉,“深于詩”是沒問題的。
02為什麼說白居易“多于情”?這與他的愛情經曆有關。
據考證,白居易11歲時,因避家鄉戰亂,随母将家遷至父親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離(今安徽省宿縣境内)。之後在那裡與一個比他小4歲的鄰居女子相識,她的名字叫湘靈,長得活潑可愛,還懂點音律,于是兩人就成了朝夕不離、青梅竹馬的玩伴。到白居易19歲、湘靈15歲時,情窦初開,兩人便開始了初戀。白居易有一首詩名為《鄰女》,追叙了十五歲的湘靈,并贊美湘靈的美麗和她悅耳的嗓音。
貞元十四年(708),白居易27歲的時候,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離開符離去江南叔父處。一路上他寫了三首懷念湘靈的詩。分别是《寄湘靈》、《寒閨夜》和《長相思》。由詩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與湘靈經過17年的相處和8年的相戀,感情已經很深了。離别後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慮過結婚問題。但是湘靈擔心她家門第低,攀不上白居易。
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歲考上進士,回符離住了近10個月,懇切向母親要求與湘靈結婚,但被封建觀念極重的母親拒絕了。白居易懷着極其痛苦的心情離開了家。
貞元二十年(714)秋,白居易在長安作了校書郎,需将家遷至長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親允許他和湘靈結婚,但門戶大于一切的母親,不但再次拒絕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遷離時,不讓他們見面。他們的婚姻無望了,但他們深厚的愛情并沒從此結束。白居易以不與他人結婚懲罰母親的錯誤,并三次寫了懷念湘靈的詩:《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和《寄遠》。
白居易37歲時才在母親以死相逼下,經人介紹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還寫詩思念湘靈。例如《夜雨》、《感鏡》等。後來白居易蒙冤被貶江州途中,和楊夫人一起遇見了正在漂泊的湘靈父女,白居易與湘靈抱頭痛哭了一場,并寫下了題為《逢舊》的詩。
這時白居易已經44歲,湘靈也40歲了,但未結婚。這首詩裡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與《長恨歌》的恨不會毫無關系,所以說白居易親身經曆的這段悲劇般的愛情為《長恨歌》打下了基礎。
03白居易的“多于情”還表現在其他方面。
大河元年(827)年底,56歲的白居易從長安趕往洛陽,他騎的多年的一匹小白馬,在途中突然死去,白居易十分傷傷心,把馬葬在稠桑驿,還寫了一首長達40句的長詩來悼念它。
七年以後,白居易從洛陽前往下邽,想起那匹小白馬,又寫了一首七言絕句來悼念它,後面兩句說“馬死七年,猶怅望,自知無奈太多情!”
的确對一匹馬的思念竟然超過了七年還不忘情,白居易真是一個多情種子!
詩才傑出,感情豐富,這是白居易寫出長恨歌的必要條件,也是充分條件。因為長恨歌有一個格外纏綿悱恻的愛情題材,又有一個格外錯綜複雜的符合主題,誰能比白居易更勝任這個寫作任務呢?
于是王質夫就舉杯向白居易敬酒,勸他寫一首長歌來吟詠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白居易随即奮筆書,一首傳誦千古的《長恨歌》就此誕生了。
—END—
今日讨論話題:你對白居易的愛情故事怎麼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