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光景轉瞬即逝,又到了跟大家一起總結的時候了。第三年的大飙車聽取了廣大網友的建議,無論是在測試項目上,還是車型選購上,都更加貼近大多數消費者的真實購車需求。從今天開始,跟大家一起總結一下。
1. 2019年拆車概況
2019年,我們目前總共播放了46輛車的拆車内容。其中,自主品牌22輛,合資品牌24輛;在合資品牌中,德國車8輛、日本車7輛、美國車4輛、法國車2輛,韓國車、英國車、瑞典車各1輛。相比以往,我們加大了自主品牌的采購,更符合廣大粉絲的需求。
從車型分類看,有19輛轎車、24輛SUV和3輛MPV,雖然目前SUV市場表現疲軟,但依舊是粉絲關注的重點。從動力源分類看,有33輛汽油車、10輛純電車和3輛混動車型,無論你是否支持,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車已經開始逐步擴展市場範圍。
從每款車最低配的起步價位來分,40萬以上的車型有2輛,30-40萬的車型有3輛,20-30萬的車型有7輛,10-20萬的車型有26輛,10萬以下的車型有8輛。目前國内汽車的主力預算區間,依舊是10-20萬元之間,競争已經達到白熱化。
2. 自主品牌表面高端化
從我們拆過的這22輛自主品牌車型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在向高端化邁進。比如,比亞迪不僅請了德國外援,而且将所有産品“PRO”化;長安将旗下主力車型都增加了“PLUS”版本;即使是奔騰T77這種車也要加個“3D立體小人”。
自主品牌高端化的根本原因是目前市場的消費升級,消費者越來越不滿足購買低價低質的車型,更傾向于外表高端、看起來豪華的車型。因此對于車企來說,最快捷的辦法就是把表面搞得“高大上”起來,而不是在基礎技術方面去下功夫研發。
大部分自主品牌并不能像吉利一樣的大規模收購,也不能像奇瑞一樣守着觀緻留下的說明書,更不能像比亞迪一樣重金去挖牛人。無奈之下,“高端不夠,配置來湊,外形來湊,大屏來湊”,這種表面的高端化成了很多品牌的救贖方式。
3. 豪華品牌低價化
對于豪華品牌來說,2019年也不順利,過于飽和的需求依舊令這些品牌頭疼。在産品力相近的情況下,價格戰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于是我們看到了BBA全線價格優惠,看到了二線豪華品牌幾乎腰斬的讓利,也看到了凱迪拉克ATSL跌破20萬,沃爾沃S90L跌破30萬的奇景。
除此之外,各個品牌都增加了更低價的車型,比如,奧迪A3直接用了大衆高爾夫的MQB平台;寶馬1系除了增加了1.5T三缸發動機,還放棄了縱置、後驅和雙球前懸,直接換成了MINI的“橫置前驅 麥弗遜”;奔馳A級更是前無古人,後可能有來者的用上了扭力梁後懸,不過車内的大屏卻一個都沒少。
4. 降本增效
自主品牌有消費升級的壓力,豪華品牌有市場飽和的困擾,其它合資品牌則面臨着低端、高端的雙重考驗,再加上從2018年延續至今的銷量滑坡,“降本增效”這四個字,在2019年是越演越烈。後防撞梁吸能盒減少螺栓、取消後拖車鈎、取消車廂洩壓口……自主品牌也是照貓畫虎,有樣學樣,塑料防撞梁、鋁材換鋼材、鋼材換塑料……層出不窮、花樣翻新。
5. 新能源亂局
盡管國家對于新能源的政策一向态度積極,但随着補貼的逐漸退坡,使得競争變得越來越激烈。自主品牌依舊靠“油改電”的方式,進行電動化。威馬、小鵬這些造車新勢力們,表面上看似是“革命者”,但在基礎的造車經驗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步伐看似緩慢的合資品牌,也在悄無聲息的布局新能源。特斯拉國産後的降價。可以預見明年新能源市場會很有“看頭”。
結束語
任歲月沉浮,初心不改
無論外界風雨飄搖,我們依舊初心不改,盡可能的為大家還原一輛車的本來面目,通過“實錘”改變消費者盲目選車的現狀,幫助大家更理智的選擇适合自己的汽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