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鹹甯日報】
全媒體記者 張歡 朱亞平
掌上鹹甯報道
當志願者能有多忙?
6月14日的采訪過程中,鹹安區志願者協會副會長鎮麗的手機響個不停。
從社區志願者,到鹹安區志願者協會副會長,再到市陽光助困協會副會長,14年來,鎮麗一心撲在志願服務上,時常連家務事都不得閑。
越努力越幸運,越好心越幸運。鎮麗始終相信,愛心需要不停傳遞。
社區呼一聲 穿上紅馬甲
“如果不是當了志願者,我不會注意到身邊有這麼多需要幫助的人……”細數着14年的志願服務經曆,鎮麗陷入了沉思。
1975年,鎮麗出生于鹹安一個溫馨的家庭。從鹹甯林業學校畢業後,鎮麗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兩人開了一家旅行社,經營國内外團隊旅遊業務。家裡雖不富裕,但日子過得和睦,不曾羨慕過誰。
直到2008年,33歲的鎮麗第一次參與志願服務。
“來當志願者吧,人多好辦事!”社區工作人員一句邀請,熱心腸的鎮麗馬上答應下來。那時,她所居住的青龍社區每個月都舉行美化家園志願活動,清理社區雜物和衛生死角。
從那以後,每次社區活動,都有鎮麗的身影。細心的她留了個心眼,開始關注志願者這個穿“紅馬甲”的群體。
2000年冬,鎮麗在朋友圈裡看到鹹甯義工開展活動,便主動詢問朋友,加入了這個大隊伍。而她的志願活動範圍,也随之走出了社區大門。
鹹甯義工協會每個月都組織開展不同的志願服務活動,其中以慰問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居多。
第一次前往鹹安區福利院前,鎮麗花足了心思。大夥兒計劃好了:除了要給老人們送慰問品,還要一起包餃子,聊聊天,給他們多一些陪伴和關懷。鎮麗自告奮勇,攬下了做餃子餡的活兒。
冬日的早晨,霜凝朦胧,天還黑着,像深夜一樣,鎮麗匆匆出門,去二号橋菜市場買新鮮的菜和肉。
“我可是從來不做家務的呀,更别提包餃子了!”鎮麗笑着說,為了不“露餡”,自己還偷偷向親戚朋友讨教。
到了福利院,鎮麗發現,這裡的爹爹婆婆都挺精神,吃穿也不愁,但就是沒人說話。
“有位奶奶拉着我說,她曾經整晚睡不着,坐在床頭等天亮。”講到這裡,鎮麗紅了眼眶。當時她就決定,一定要盡量多來看看他們,減輕老人們的孤獨感。
2019年,鎮麗與一起做義工的志願者們,注冊成立了鹹安區志願者協會。直到2020年疫情發生,福利院實施封閉管理,鎮麗又将志願服務陣地從養老機構轉到鄉鎮,為老人包餃子、縫被子、梳頭發、剪指甲、過生日……至今參與志願服務活動不下百次,多次獲得區級“最美志願者”“十佳志願者”等榮譽。
帶團去旅行 招來志願者
14年裡,鎮麗去到哪裡,就将志願服務帶到哪裡。她的旅行團,更是成為了志願服務的宣傳“利器”。
“好多志願者都是帶團時被我‘拉’來的。”鎮麗忍俊不禁。旅遊的時候,大家都開開心心的,這時候講講平時的志願服務見聞,他們也願意聽。
“大家好,我是此次行程的導遊鎮麗,也是一名志願者……”每次在帶團出遊的巴車上,鎮麗的開場白總是如此。
以前,大家國内旅遊首選首都北京,國外旅遊最樂意去泰國,好多志願者都是通過這兩條線路和她認識。
“隻要‘麗姐’号召,随叫随到!”大夥兒私下喊鎮麗“麗姐”,說她每天笑容滿面,是個爽快人。
“她的朋友圈裡,發的都是各種志願服務的照片、新聞,反而自家旅行社從來不打廣告。”志願者白丹民說。
“現在疫情期間不方便帶團出遊啦,但是當志願者可是一輩子的事。”講到這裡,鎮麗發出爽朗的笑聲。她說,在朋友圈裡發這些,一方面為了自己做記錄,一方面也是為了讓朋友們多了解志願服務活動。大家看得多了,等到有空閑的時候,也許就會嘗試去參與一次。
多年來,鹹安區志願者協會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現在的800餘人,志願服務的花樣也越來越多,還有一些志願者團隊主動聯系合作。
6月16日,由市政協辦公室、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鹹甯陽光助困協會、鹹安區志願者協會、中國人像攝影學會志願隊組織的“情暖夕陽·留存時光——關愛老人免費拍婚紗照”志願服務活動在市人民廣場、青龍山公園舉行,40餘對中老年夫妻換上正裝,用照片定格下甜蜜與幸福。
“阿姨,這個表情特别好。”現場,鎮麗不時給老人遞水、撐傘,不時和志願者協調現場工作,忙得熱火朝天。
“半年前,中國人像攝影學會志願隊通過網絡聯系我們,受疫情影響,活動一推再推,今天終于能開展。”鎮麗說道。中國人像攝影學會是經民政部核準登記,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國家一級社團組織,能和他們合作也是對區志願者協會工作的一種肯定。
朋友離世後 認下幹女兒
古語有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關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是鎮麗這些年來的堅守。
“尤其是留守兒童,真的需要格外關注。老人們更多的是需要陪伴,而孩子們卻是各方面都要教育和愛護的。”鎮麗把别人家的老人和孩子當自家的愛護,有一對小姐妹甚至主動開口認她做了“幹媽”。
2018年,鎮麗帶團出遊認識了高細先。話語投機的二人,很快成為朋友。擅長文字工作的高細先在鎮麗的幫助下,做起了志願者,鎮麗則常常邀請她和一對女兒來家裡做客。
“誰能想到,好好的人兒,怎麼就患上了癌症?”鎮麗痛惜地說。
高細先患病期間,鎮麗兩次發動區志願者協會會員為其捐款6萬元,個人也時常上門探望。
“我記得特别清楚,她是2021年6月6日走的,到最後已經瘦得脫像了。”鎮麗一字一頓地說。經曆了這樣的變故,兩個孩子的爸爸也遭受了不小的打擊。恰逢暑假将近,鎮麗就盤算着把兩個孩子接到自家住幾天。
從那以後,每逢假期,鎮麗總會想起兩個小姑娘,帶她們逛街買衣服、買文具,吃各種好吃的,是常有的事。連舍不得給自己孩子買的東西,都買給兩個姑娘。
“200多塊的水杯呀,一人買了一個。我兒子小時候,都沒買過這麼貴的。”鎮麗笑着說。
去年六一,有朋友打趣地和小孩說:“鎮麗阿姨對你們這麼好,想不想讓她做你們的媽媽呀?”
兩姐妹連連點頭,開口叫了第一聲“幹媽”。
鎮麗不僅自己關心兩姐妹,還發動協會的志願者們一同關心她們。2021年9月,兩姐妹的父親張松柏為鹹安區志願者協會送上寫有“關愛留守兒童,送愛心助學金”的錦旗。
如今,兩姐妹一個十歲,一個十一歲,生得乖巧伶俐。
這些志願服務的期間,鎮麗的丈夫和兒子是她堅強有力的後盾,隻要有時間,都會一起參加義工活動,用行動支持着鎮麗。五一慰問環衛工人,全家出動,捐贈了三千個口罩,朋友們笑着說他們“好不氣派”。
問及為什麼要做這樣出錢又出力的事?
“我這半輩子遇到的都是好人,所以也想對别人好。”鎮麗說,越是做志願服務,就越是堅定這個想法。這些年,鎮麗兩度搬家,從西河橋搬到城區,又搬到環境更好的小區,家庭順風順水,事業蒸蒸日上。鎮麗說,冥冥中,或許這就是做好事的回報,而自己也會繼續努力将這份愛傳遞給更多人。
責編:丁婉瑩
編審:向東甯
本文來自【鹹甯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