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千字文五常篇

千字文五常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6 18:47:32

飽饫烹宰,饑厭糟糠。親戚故舊,老少異糧。妾禦績紡,侍巾帷房。纨扇圓潔,銀燭炜煌。晝眠夕寐,藍筍象床。弦歌酒宴,接杯舉觞。矯手頓足,悅豫且康。

千字文五常篇(千字文第二十七講)1

接着講。

先說“飽饫烹宰”。“飽”,就是吃飽。“饫”,是厭惡、讨厭的意思。是說人吃飽了,就會讨厭“烹宰”。“烹宰”,就是上次講的“膳”——肉食,也就是“好吃的”。在古代,一般人吃不上肉,“吃肉”是貴族的生活,窮人一年能吃一次就不錯。

“饑厭糟糠”的“厭”,是滿足的意思。“糟”,就是酒糟,釀酒用的,一般沒人吃。現在超市裡有賣醪糟的,那不是酒糟,是黃酒的初級品。“糠”,就是碾完米剩下的糠皮,農村用它喂豬、喂雞。

這兩句話意思其實挺簡單,大魚大肉是好吃,但是每天吃,也有吃膩的時候。現在什麼好吃?有人說,生猛海鮮!可能因為平時吃得比較少。但是說心裡話,海參、鮑魚天天讓你吃,吃不了一個月,也就膩了,聞到味兒就惡心,這就是“飽饫烹宰”。“饑厭糟糠”,就更不用說了,人餓了之後,吃什麼都香。相聲裡有《珍珠翡翠白玉湯》,是講朱元璋小時候,當過和尚、要過飯,餓得實在不行了,人家給的剩飯、爛菜葉、馊豆腐放到一起煮一煮,吃着也香着呢!朱元璋甚至覺着這是一輩子最好吃的一頓飯。當了皇帝,“飽饫烹宰”,山珍海味吃膩了,再找人照原樣做,其實沒法吃。

這個事多講點,拐個彎。為什麼?因為涉及到一個挺大的問題。人的一個特性,就是無論在一個好的環境裡還是一個壞的環境裡,都有一種适應性,時間長了都會适應。舉個例子:最近王健林可能挺難混的,曾經是中國首富、亞洲首富,現在身價一下子跌了一半。有人可能會想:沒什麼,跌了一半,也還有那麼多!這是我們的想法,不是王健林的想法!大家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發了家,處在一種不愁吃、不愁喝、高高在上的位置,突然之間又返回沒發家之前的狀态,能返回去嗎?或者說,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還像以前那樣過日子,能做到嗎?不能,反差太大了,肯定非常痛苦!很多破産的人就是這樣,特别是剛開始。不過,過兩、三年,你再去看他們,可能會發現沒有那麼痛苦了。為什麼?因為對這種反差、對新環境慢慢又适應了,就像當初适應好的環境一樣。人就是這樣一種動物!西方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讓一些殘疾人對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态打分,結果他們打的分比人們想象的高多了。因為他們對殘疾以後的環境慢慢有了一個新的适應。也就是說,人無論對好的環境還是對壞的環境都會有一個适應。

千字文五常篇(千字文第二十七講)2

這就有意思了!大家想一想,如果是這樣的話,無論以前是什麼狀态,人對于這種狀态總會有一個适應。這種狀态下,如果境況變好了,剛開始我們可能很興奮,但是早晚會有适應的時候。換個說法,人就是這麼一種“喜新厭舊”的動物,總有厭倦當下環境的時候。比方說:我們沒房的時候,會想能有個五、六十平米的房子就會非常高興!等到真住上五、六十平米的房子,又會說,什麼時候能住上一百二十平的房子!等住上一百二十平的房子,又會說,什麼時候弄個兩百平的房子住一住!住上兩百平的房子,又說,什麼時候能住上别墅!住上别墅,又會說,這别墅沒有遊泳池!人就是這樣,這山望着那山高,一步一步沒有滿足的時候。開車也是同樣的道理:騎自行車的時候,總想有個車就行!就像郭德綱說的“有個罩子、能避風遮雨就行”!有了之後,會說,得弄個像樣的車!有了夏利,就會想着桑塔納,有了桑塔納,就會想弄個奧迪、奔馳開開!這就是人心!跟“飽饫烹宰,饑厭糟糠”是一個道理。

認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些東西是水漲船高的,永遠沒有盡頭。也就是說,我們對物質的追求沒有止境,所以需要在一個點上打住。當然,在什麼地方打住,每個人都不一樣。無論這個點在什麼地方,都需要有這樣一個點。有這個點之後,人會體驗到更多幸福。沒有它,就會瘋狂追求物質,甚至成瘾。這種情況下,人很難體會到幸福。現在的社會,很多人是向前(錢)看(既是前後的“前”,又是金錢的“錢”),拼命掙錢。确實,收入可能高了,但是幸福感卻沒有高,原因就在這裡!所以我們一定要在自己的内心設一個點,到這個點之後,就不要再刻意追求這些了。那追求什麼?追求那些不受這種規律支配的東西,也就是精神方面的追求!

千字文五常篇(千字文第二十七講)3

心理學家講過一個詞兒,叫“快樂水車”,跟剛才講的意思很接近:沒有房子的時候,認為有五十平米或者六十平米的房子是快樂的;真正有了,會快樂一陣子;過一段時間,又感覺不快樂……就這麼從快樂到不快樂,水漲船高,永遠沒有滿足。如果把快樂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水車”會越擡越高。但是,如果把快樂建立在精神追求之上,就不會有這種弊端。當然,精神追求不僅僅是說要看書,很多東西屬精神方面的追求。比如:親情。當然,這需要處理好,處理不好會帶來痛苦。愛情,也是同樣的道理。在座的可能有人信教,宗教追求、宗教體驗是不是?!傳統文化裡講的聖賢之道是不是?!也就是說,我們内心追求的不能僅僅是那點物質,因為物質追求有很大缺陷!眼睛緊緊盯着物質、盯着錢的人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幸福,總是痛苦的。所以我們的追求不能僅僅是一面,應該是多層次的,這樣才能體會到更多幸福。

這個彎拐得有點遠,要拐回來!

下面是“親戚故舊,老少異糧”。這兩句沒有什麼更多解釋的。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重人情的社會,對親戚、朋友非常看重,親戚、朋友來了,要盡力熱情招待。

這裡面有個小問題:什麼叫“老少異糧”?老年人跟小孩子吃東西的特點不一樣,老年人不能吃硬的、不能吃太軟的、不能吃太甜的,小孩子不一樣,專門愛吃硬的、涼的、甜的。也就是說,不同的人适合吃的食物不一樣。我聽人講過一個故事:要過年了,一個老太太說,沒吃過炸元宵,想吃炸元宵。兒子就到街上買回來,給老太太吃。我們知道,元宵是又軟又甜又粘。結果,老太太吃完心髒病犯了,人不行了。老年人不能吃這些東西。這就是“老少異糧”。古時候有句話,叫“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宿”,就是說七十歲的人不能留在家裡吃飯,八十歲的人不能留在家裡住宿,講的也是這個意思。

千字文五常篇(千字文第二十七講)4

下面是“妾禦績紡,侍巾帷房”。古代有妻妾,普通家庭通常是一妻一妾,或者一妻兩妾,有錢人就不一樣了,當然也有光棍。“妾”在家裡幹什麼?有人說,“小老婆”受寵,什麼都不幹!那是有錢人家,普通人家不是這樣!這裡說“妾禦”,“禦”就是管理,其實就是幹活。中國古代沒有棉花(棉花是後傳進來的),人們穿的衣服有兩種:一種是現在的絲綢(古代叫帛),另一種是麻。那時候的麻跟現在的不一樣,是粗麻,要織成布,也就是“績”。“紡”,就是把蠶絲紡成線。妾在家裡就是管這些事。當然,還要“侍巾帷房”。“侍”,就是侍奉。古代男人出門要戴頭巾,需要紮起來,自己不好紮,妾就負責紮頭巾。“帷房”,就是古代的床,能挂蚊帳的那種(現在賣紅木家具的偶爾還有那種床)。妾其實就是幹這類雜活。

再下面是“纨扇圓潔”。“纨”,就是剛才說的絲綢。有一個詞叫纨绔子弟,說的就是穿絲綢褲子的富家子弟。“纨扇”,是那種用絲綢做的小圓扇。看戲的時候,戲台上的仕女經常拿這種幹淨、漂亮的小圓扇。這就是“纨扇圓潔”。

“銀燭炜煌”,是說那時候沒有電,點上很多燭火,屋裡輝煌燦爛。有人解釋說,“燭”是蠟燭。其實不對!“燭”這個字早就有,但不是蠟燭,蜂蠟還有其它各種蠟質的東西都是唐朝以後才有的。《千字文》是南北朝時候寫的,所以當時的“燭”是火把——不怎麼冒煙的火把。

“晝眠夕寐,藍筍象床”。“晝”,就是白天。白天怎麼還睡覺?午休!“眠”是和衣而卧,相當于現在說的午睡。“寐”,是睡覺、正式睡覺。“筍”,是剛出土的嫩竹子。把嫩竹皮兒染成青色,就叫“藍筍”。“象床”,是說用象牙裝飾的床。

下面是“弦歌酒宴,接杯舉觞”。這兩句前面不用解釋,說一下“殇”字。“殇”,是一種酒杯。現在用的酒杯有玻璃的、瓷的,古代酒杯大多數是木頭的。帶耳的木頭酒杯,就叫“觞”。“曲水流觞”嘛!——隻有木頭酒杯才能在水上漂來漂去,玻璃酒杯或者瓷酒杯很難做到。

千字文五常篇(千字文第二十七講)5

下一句“矯手頓足,悅豫且康”。“矯”,是舉的意思。喝酒的時候,觥籌交錯、猜拳行令,都要把手舉起來。當然,“弦歌酒宴”更是免不了手舞足蹈。大家歡歡喜喜,愉快安樂。

這一段是講南朝貴族、上層人的生活。

千字文五常篇(千字文第二十七講)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