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雄踞于中國安徽省南部,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黃山與黃河、長江、長城齊名,成為中華民族的又一象征。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名錄,令世人神往。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而聞名于世。她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嶽風景區,作為中國山之代表,黃山集中國名山之大成,自古就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說法。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之稱。黃山正以它雄奇的容貌迎接着四海賓客。黃山的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裡,其中有蓮花峰、光明峰等大小72個山頂、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輝。黃山松針葉短粗,頂平如削,形态奇特。著名的松樹有迎客松、卧龍松、黑虎松、麒麟松、-松等。
黃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傑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獸,惟妙惟肖。最著名的怪石有“猴子觀海”,還有“夢筆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雞叫天門”、“孔雀戲蓮花”雲海,.....凡此等等。黃山四季景色各異,日出、晚霞、華彩、佛光和霧淞等時令景觀各得其趣,真可謂人間仙境。
黃山的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裡,其中有蓮花峰、光明峰等大小72個山頂、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輝。黃山松針葉短粗,頂平如削,形态奇特。著名的松樹有迎客松、卧龍松、黑虎松、麒麟松、-松等。
黃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傑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獸,惟妙惟肖。最著名的怪石有“猴子觀海”,還有“夢筆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雞叫天門”、“孔雀戲蓮花”雲海,.....凡此等等。黃山四季景色各異,日出、晚霞、華彩、佛光和霧淞等時令景觀各得其趣,真可謂人間仙境。
西遞
西遞位于皖南徽州黟縣(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城東8公裡處,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曆史。黟縣原屬古徽州,西遞地處徽州府西部,因設驿站“鋪遞所”而得名。宏村位于黟縣城北10公裡處,始建于南宋紹興元年,汪氏家族在此地建樓、攔河築壩、引水入村,距今已有800餘年曆史。西遞的明清古建築群是我國徽派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20幢明清邸宅。西遞有着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态環境和風情,該村落素有“桃花源裡人家”之美譽。
西遞以其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樸實純美的民俗風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磚雕、石雕,聞名于全國。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惇仁堂、西園、瑞玉庭等。“胡文光牌坊”又稱“西遞牌樓”,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是西遞的标志。西遞村人傑地靈,培養出了明代荊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胡尚贈、巨富豪商胡貫三等一批國家棟梁之材和儒商。
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
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于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裡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抛繡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
“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台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于黃山南麓,距屯溪54公裡,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裡,距黟縣縣城8公裡。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裡人家”之稱。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将故裡建設得非常舒适、氣派、堂皇。
曆經數百年社會的動蕩,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遞被專家、學者稱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宏村
宏村,位于黃山南麓黟縣東北部,是古黟桃花源裡一座奇特的牛形水系古村落,被譽為“中國畫裡鄉村”。南宋紹興年間,宏村人獨具匠心開仿生學之先河,建造出堪稱“中國一絕”的人工水系村落,整個村落就像一頭悠閑的水牛靜卧在青山綠水之中。村莊現完好保存明清古民居140餘幢,整個村落建築不僅擁有優美的環境,合理的功能布局,典雅的建築造型,而且與大自然緊密相融,創造出一個既合乎科學,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環境,是中國傳統民居的傑出代表之一。建築中的三雕藝術令人叫絕,雕刻刀法就像北方的剪紙一樣精細,流暢。大與小的運用,疏與密的處理,粗與細的對比都恰到好處。著名景點有:南湖春曉、書院誦讀、月沼風荷、牛腸水圳、雙溪映碧、亭前古樹、雷崗夕照等。
宏村整個村落布局似牛形,故被人們稱為“牛形村”。全村以聳峙高昂的雷崗山為“牛頭”,青翠蒼郁的古樹為“牛角”,鱗次栉比的樓舍為“牛身”,碧波蕩漾的月沼、南湖為“牛胃”和“牛肚”,穿堂繞屋,九曲十彎的水圳為“牛腸”,村邊的四座古橋為“牛腳”,宏村就似一頭卧牛處于青山環繞、稻田連綿的山崗之中。
承志堂等一大批獨具匠心、精雕細刻的明清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融湖光山色與層樓疊院為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身,四周山色與粉牆黛瓦倒映湖中,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宏村是解密幾百年徽商興衰的必去之地,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2011年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
唐模景區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唐模古村,始建于唐、發展于宋元、盛于明清,曆史傳說因其經濟活躍、民風淳樸,而被譽為“唐朝模範村”,是徽州曆史悠久、人文沉澱深厚的文明古村。遊曆其中,如詩如醉。徽州唐模村落在選址和布局上非常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田園風光幽雅别緻、亭坊街橋古韻悠悠,青山綠水,粉牆黛瓦,特别是别樣的古老水街,使人備感吉祥平和,堪稱徽派氣息濃郁的典型古村落,現已成為安徽省唯一一家全國文明村、安徽省優秀文明示範景區。唐模村以獅子山為支撐點,村的西南面有一方圓數十裡的丘陵地帶象形山;東、北、西面是廣闊的小平原;越過獅子山7華裡即為豐樂河。如今村中還保存着較完好的青石闆路,一條小溪穿村而過,溪中有一座清代建造的高陽橋。過橋即見小溪南面的古銀杏林。林前有太子塘,塘右側有太子廟。緊依太子廟是一座典型的古徽建築"狀元府"。相隔一巷之地的是現-民黨要員許村玉的舊宅。過高陽橋沿小溪北面而下,有尼姑庵和許氏大祠堂。再往前便可見到聞名中外的唐模小西湖。越過小西湖,即見全國罕見的"同胞翰林"碑坊。八角亭、蜈蚣橋深深掩藏在郁蔥的樟樹林中。唐模村堪稱為一座園林式古建築物館。
唐模的風雅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從唐模越國公汪華的太曾祖父叔創建唐模,到1087年郡北投靠而來的許家兄弟繁衍成大姓望族之後仍沿用唐模。千餘年來,“唐模”這塊牌子上始終燦爛生輝着忠孝文化的光環,有關許氏家族的”文章“亦很多,比如”孝子湖“、比如”一村三翰林“之說。
棠樾石牌坊群
棠樾石牌坊群 位于安徽省歙縣城西6公裡處,為棠樾村的鮑氏家族旌表本族曆史上有卓著功德人物的建築群。由七座巨型石牌坊組成,跨村頭石闆大道迤逦而建。其中三座為明代所建,四座為清代所建。牌坊群中有碑亭,牌坊群進村一端有鮑氏宗祠,祠内有清乾隆帝“慈孝天下無雙裡,錦繡江南第一鄉”的禦書對聯。牌坊群按“忠孝節義”順序排列,石牌坊粗壯簡樸,體現了徽派石雕風格。
在棠樾村頭,坐落着7座氣勢恢弘的古牌坊。這些牌坊按照“忠孝節義”的順序排列。述說着幾百年來這座村莊的興衰。這些造型精美的石坊和村中的男祠,女祠已是黃山市的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
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時期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一連7座,建築風格渾然一體,雖然時間跨度長達幾百年,但形同一氣呵成。據建築專家們講:棠樾牌坊對研究明清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建築藝術和徽商的形成和發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極其重要價值。歙縣棠樾青石牌坊群,既不用釘,又不用鉚,石與石之間巧妙結合,可曆千百年不倒不敗,一座一座直沖雲霄,一座座精心設計和施工,一座又一座經官批禦審,曆代統治者用這一特殊方式來表彰那些在社會中有“貢獻”的人,這足以證明曆代都極為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這些不僅給後人留下精神财富,也留下了文化藝術和建築技術等許多方面的财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