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常講:“仁、義、禮、智、信”,我們也經常講要“見義勇為”,那這個“義”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簡單聊一下。
“義”就是道義,就是為人之正道,是做人最基本的德行之一。孟子講“舍生而取義”,孔子講:“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見義不為,無勇也”,可見對這個“義”都非常的重視。我們生活之中處處都離不開這個“義”字,“義”就是用來做人做事的,合乎天理,順乎人情,不違背良心,就是義。下面分享三個小故事,方便大家了解一下什麼是“義”。
一,唐朝時鄭義宗的妻子盧氏,大略也看過一些經史子集,平日對公公婆婆非常孝順。有一天晚上,家裡來了幾十個強盜打劫,其他家人都躲藏起來,隻有婆婆因為年紀大了未能逃走。盧氏就拿着菜刀站在婆婆旁邊保護,結果被強盜打的差點死去。強盜走後,家人問她為什麼不害怕呢?盧氏就說:
“人所以異于禽獸者,以有仁義也。即使鄰居遇到危難,也要趕去救援,何況是自己的婆婆,哪裡可以把她舍棄呢?萬一讓她丢了性命,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呢?”
婆婆聽了後,非常感動。盧氏雖然隻是略讀經史子集,卻能透徹領悟書中的意思,能夠身體力行,确實不容易做到。
二,宋朝的蘇轼,自号東坡居士。他曾經在陽羨用五百缗錢(一缗錢指一千文錢)買了一套房子,馬上就要搬進去住了。偶然在晚上走路時,聽見一位老婦人哭得非常哀傷。蘇轼就問她為什麼哭,老婦人說,她的故居從祖上傳了有一百多年,現在馬上就要離開這所房子了,所以悲傷哭泣。蘇轼問她故居在哪裡,原來就是自己剛買的那所房子。于是蘇轼就取出房契燒掉了,也不向她要回買房的錢了,從此回到毗陵,不再買地了。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祖宗留下的房子,誰又願意出賣呢?但買房子的人往往是不會考慮這些的,蘇轼能夠果斷燒毀房契,歸還房子,也是一種道義的體現。
三,宋朝的範仲淹,少年喪父,家道貧寒,一生樂善好施。少年時便以天下為己任,留下千古傳誦的一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他剛做上大官時,就買了靠近城牆的一千畝好田,稱作義田,用來供養家族裡的窮人,讓他們有飯吃,有衣服穿,凡是有婚喪嫁娶的事情,也出錢周濟他們。另外他還出資創辦義學,讓家族中貧寒的子弟能夠免費上學。
這三個故事講的都是“義”,他們都得到後人的尊敬和效仿,其實無論貧富貴賤,這個“義”字,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所以我們大家不應把金錢看得太重,而應該一切以義字為先,這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才不會愧對祖先。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于國學雜談搜狐号,内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