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老行當”,其實并沒有一個明顯的判别标準,通常的理解是,一個因時代的發展而即将消亡的行業,無數民俗技藝伴随着老藝人的逝去而逐漸銷聲匿迹。
您聽過鉸頭發,有沒有聽過絞臉的?
絞臉,又稱“拉面”或“開臉”“開面”“絞面”等,是一種古老的美容方式。可以追溯至明朝,是古代中國女子在出嫁前必須經過的一道環節,指的是女子出嫁時去淨臉和脖子上的汗毛、修齊鬓角的過程。各地關于開臉的具體習俗雖然有所不同,但開臉這道環節卻是必不可少的,“小媳婦,過了門,開臉才是婆家人”的民謠就是例證。民間傳說古代有個皇帝荒淫,喜歡霸占、濫搶民女,百姓苦不堪言。後來有一家人就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們把自己女兒臉上的汗毛全部出去,塗抹脂粉假扮成城隍娘娘嫁到新郎家,以這種方式躲過了官兵的檢查。後來大家就有樣學樣,成了風俗。
絞[jiǎo]從以下字面意思能夠理解為“勒”或者現在說的“提拉”。
1. 擰,扭緊,擠壓:~車。~痛。~心。~腸痧(霍亂病的俗稱)~盡心力。2. 用繩子把人勒死:~刑。~殺。 3. 纏繞:~纏。~結。 4. 量詞,用于紗或毛線等。
絞臉的目的在于去除臉上的汗毛,使皮膚煥發光彩,以達到美容的效果。先前女子出嫁之時,會邀請"絞臉師"(家庭和美的婦女)來為新娘絞面,把新娘額前、鬓角的汗毛拔掉,意為讓新娘别開生面,祝願她婚姻幸福美滿。 古代女子一生隻開臉一次,表示已婚。古法絞臉這門手藝自古有之,是閨房手藝,媽媽傳女兒代代相傳,在沒有現代美容技術的時候,這項手藝幾乎遍布全國。
絞臉的人,可不是誰都能擔當的,須要具備一定的資格。一般而言,必須有一個全人(全人,指的是父母、公婆都健在,丈夫、子女俱全的婦女)。有的地方,則還要有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也是要選聰明伶俐、健康活潑的。開臉後,這些開臉人是會得到東家的賞封的。
絞臉的講究,有的地方習俗中,會對開臉的坐向有一定的講究,一般會選擇和新娘屬相相合,或者是喜神所在的方位。開臉的工具,各地也有所不同,但大緻不外乎是鑷子、絲線、錢币等。一般的開臉過程是這樣的:用一根長線,兩頭系在一塊打上結,繞幾個交叉,成“剪刀”狀,開臉人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繃緊,并用牙咬着線的一端,把線貼着女孩的臉,兩手和嘴同時向外撐開,就把臉上的汗毛絞下來了。但在給新娘開臉時,首先還要有一些特殊的環節:開臉人手持長線,要先上中下彈三下,嘴裡念叨着,“上敬天地父母,中祝夫妻和順,下彈子孫滿堂”;再左中右彈三下,念叨“左彈早生貴子,中彈勤儉持家,右彈白頭到老”。
如果是有小男孩的場合,這個彈三下的動作就由小男孩來進行,開臉人則負責持線和念叨。
開臉後,姑娘的面部皮膚更加光潔,發型也随之改變,黃毛丫頭就變成開過臉的小媳婦了。
筆者還記得小時候在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的續集《豆花女》中導演安排了這一經典鏡頭,記錄了豆花女出嫁前絞面的部分過程。繼子被同伴說他爸爸娶的女人是狐狸精,正在拔毛,匆匆跑到牆頭查看,告訴爸爸,爸爸告訴他這是在結婚前的換面,娃兒還以為爸爸别妖狐所迷惑,跑到土地公公廟前上香祈願土地公公救救爸爸,啼笑皆非。
絞臉的方法是:首先在要鉸臉的女子臉上抹上石灰(先前科技不發達,使用的是少許上等石灰或者其他粉狀物;當今使用粉底等化妝品),然後“美容師”用一條長約半米的白線,挽成八字形的活套,右手拇指與食指撐着八字一端,左手扯着線的一頭,口中咬着線的另一頭,右手兩指一開一合,咬着線的口與左手配合右手動作,如此八字線套在面孔上,産生一種絞夾的作用,将面部汗毛連根拔起,一張光潔的臉呈現出來。"絞面師"再把顧客的眉毛修成'月牙眉'或'妃子眉'等形狀。絞淨面毛可令顔面光潔,之後重生的汗毛會較細,久而久之,毛囊收縮,能收到長久美容之功效。
這種方法在民間常用,早年在我們北方農村十分盛行。“那個時候沒有美容院,也沒化妝品,女子面容的修飾,全靠口耳相傳的古老美容術。”每逢趕集、廟會、赴宴、會客或者歲時節令,女子通常都要做絞面,其實就如同今天的美容一樣。姑娘們之所以鐘情絞面,是因為香粉幹燥、涼爽,不含有任何化學物,比較健康。而第一次絞臉時,由于沒有适應可能會引起一些紅腫或敏感的小紅點,但塗上少許消炎藥膏或蛋清,一小時左右紅腫便自然消失,在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可保持面部榮光煥發。
随着時代進步,美容行業蓬勃發展。随便打開一個視頻平台,數不盡的美容博主有各種辦法教你美起來。想美就美,是當下的真實反映。那個女性在特定日子才有條件去“做美容”的年代,離我們越來越遠。“絞臉”這項技藝,從手工美容“天花闆”逐漸沒落到如今的門可羅雀,還有誰在堅持?
本期圖片來源于網絡,向圖片作者緻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