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詩詞從結構上怎樣回答問題

古詩詞從結構上怎樣回答問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7-23 15:51:56

古詩詞從結構上怎樣回答問題?古詩詞中常見的語序倒置現象是影響古詩詞閱讀理解的因素之一因受到格律的嚴格限制,又為着表達的需要,古詩詞常常會突破正常的表達語序閱讀時需要将倒置的詩句恢複成正常語序來理解,還要能悟出其倒置的妙處下面對一些比較典型的例句試分類作些解說,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古詩詞從結構上怎樣回答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詩詞從結構上怎樣回答問題(古詩詞語序倒置例說)1

古詩詞從結構上怎樣回答問題

古詩詞中常見的語序倒置現象是影響古詩詞閱讀理解的因素之一。因受到格律的嚴格限制,又為着表達的需要,古詩詞常常會突破正常的表達語序。閱讀時需要将倒置的詩句恢複成正常語序來理解,還要能悟出其倒置的妙處。下面對一些比較典型的例句試分類作些解說。

一、因詩詞韻律的限制而倒置。

1、夢破城頭曉角哀(顧況《聽角思歸》)——按正常的語序,應該是城頭曉角的哀聲破了詩人的思鄉之夢。詩人将哀字放于句尾,原因之一便是考慮押韻。全詩如下:“故園黃葉滿青苔,夢破城頭曉角哀,此夜斷腸人不見,起行殘月影徘徊。”詩中苔、哀、徊三字正是韻腳。

2、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鳳凰枝(杜甫《秋興之八》)——詩不僅要押韻,還要講究節拍。就七言詩而言,其節拍通常為2212或2221兩種。若不按節拍寫,就會影響到詩的音樂性。此例按正常語序,應是:鹦鹉啄香稻馀粒,鳳凰栖碧梧老枝。但是這樣的句子,恐怕無論如何也讀不出詩的節拍來了。當然,此例倒置還在于突出“香稻”、“碧梧”,照應詩題《秋興》。

3、簌簌衣巾落棗花(蘇轼《浣溪沙》)——無論詩詞,都還要講究句中用字的平仄,這樣讀唱起來才琅琅上口。此例正是按“仄仄平平仄仄平” (加點字為可平可仄)的詞律填寫的,如果依正常的語序寫成“棗花簌簌落衣巾”,就不合平仄要求了。

4、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此例與上例相同。“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是按“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來填的,若按正常語序寫成“無覓英雄孫仲謀處”,同樣會不合平仄要求。

二、因句式的限制而倒置。

5、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賈島《題李凝幽居》)——這是律詩中的頸聯,通常為對偶句。“移石動雲根”按正常的語序是:雲根動(若)石移,意思是雲腳移動好像山石在移動。但這樣一寫就與出句對不上了。因此,盡管倒置後顯得有些費解,詩人還是倒過來寫了。當然“根”也是韻腳,也有押韻的問題。

6、滴碎金砌(台階)雨,敲碎玉壺冰(湯式《聽筝》)——這是散曲中的句子。兩句的句式是相同的。上句按正常語序應是:雨滴(于)金砌(而)碎。但是這樣一來上下句結構就會不同。

三、為表達的凝練而倒置。

7、一夜飛度鏡湖月(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此句中的月字不是渡的對象,詩人渡過的是鏡湖而不是月。月是狀語,是詩人在月下一夜之間就飛渡了鏡湖。但是,若将這個月字放到前面去,隻用一個字就不行了,會讀不通。如果用“月下”兩字,全句的字數會超出。而且古人寫詩,講究少用虛字,多用實字,以使詩句凝練而更有表現力。因此,月字的倒置,是作為狀語的最簡練的表達。當然這樣倒置還使得表達更為生動。

8、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此例與上例同。句中的雪字,不是釣的賓語,而應該是寒江獨釣的狀語,在下着雪的寒冷的江面上獨自垂釣。将這個雪字按正常的語序放到句子開頭去寫的話,也要寫成“雪中”之類才能讀通。雪的倒置跟上面的月字可謂異曲同工。

四、為增強詩句的表現力而倒置。

9、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這兩句按正常的語序來寫,應該是:浣女歸(而)竹喧,漁舟下(而)蓮動。且不管平仄的問題,單從詩的意境來看,将竹喧蓮動寫于前,将歸浣女、下漁舟寫于後,突出了在幽靜的山中,先聽到有竹蓮的聲響,然後才發現浣女漁舟的一種山居生活的情趣。甚至詩人并沒有見到浣女與漁舟,隻是根據聲響在推測,在想象山民的勞動生活。可以說詩意正因倒置而出。若按正常的語序寫,即使合于平仄,也不過是對所見之景的一般描述。

10、黃沙百戰穿金甲(王昌齡《從軍行》)——按正常語序應是“百戰黃沙穿金甲”,意思是經過千百次戰鬥,黃沙把鐵甲都磨穿了。将“黃沙”提到句首,正是為突出戰場上漫天的“黃沙”,突出邊塞戰争的特點,以及它特有的艱苦性。倒置使詩句的表現力得到增強。

11、清角吹寒(姜夔《揚州慢》)——此句寒字也非吹的賓語,應是“寒風中凄清的号角吹響”。與上面說到的“月”、“雪”一樣,寒字的倒置,除了求凝練,合平仄之外,同時也使詩意頓出。本非賓語,現在處在賓語的位置上,這不合常規的用法,使得一個平常的字有了新奇的意趣,帶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除了寫實的“寒風”之意,讀者将更多地感受到由凄清的号角所吹出的“寒”意。将“清角吹寒”與“寒風中清角吹”相比,詩的意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以上對詩詞語序倒置作了分類介紹。其實,詩詞語序倒置的原因往往是綜合在一起的,對同一個語序倒置的例句可以作多方面的分析。還要說明的是,詩詞語序的倒置,固然有受格律限制的原因,但對增強表達效果的考慮(詩意的營造和感情的抒發)應是更為重要的。古人詩話中說,王安石曾替人将“日斜奏罷長楊賦”改成“日斜奏賦長楊罷”,并解釋道:詩歌語言,這樣才有力。下面再舉數例作些分析:

12、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僧志南《絕句》)——此例下句按正常語序應作:我扶藜杖過橋東。隻要比較一下,就能感知倒置後的表達平添了生動的意趣。雖然此詩出彩的是後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但前面的鋪墊功不可沒:仿佛藜杖都知道“我”欣欣然遊春之心,扶着我向東走過小橋,一路感受那美妙的杏花雨、楊柳風。

13、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陸遊《長歌行》)——此例的上句按正常語序寫應是:秋晚卧成都古寺。這樣就成了散文的句子,失去了詩的節拍。而将“成都古寺”放在開頭寫,有突出詩人投宿之地的用意。詩人滿懷報國之情,但沒有報國的機會,閑卧古寺之中,那不得志的感慨,正通過對古寺的強調而透露出來。再有,秋晚也不是卧的對象,倒置後處在賓語的位置上,讀起來便成了“睡在秋天的傍晚”,明顯多了詩意。

14、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按正常語序應是: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這樣的倒置,首先有詞律的平仄問題,改成正常語序,會不合詞律要求。同時,更有詩人在表達情感上的用意。将“多情”放在開頭,正要突出詩人心中對古時豪傑的仰慕之情,以及因貶官在外而功業未就的傷感之情。這種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是我們在分析語序倒置時特别要注意的。

還需要指出的是,古詩詞的語序倒置與古文中的語序倒置有明顯的不同。古文中的語序倒置一般可以從語法的角度加以分析,有一定的規律性。如“未之有也”,是賓語前置句,其語法特點是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而前置;再如“石之铿然有聲者”,是定語後置句,其語法特點是有助詞“之”和“者”構成定語後置的句式。但是在古詩詞中,語序倒置的現象往往是詩人個性化表達的體現,帶有較多的随意性,沒有明顯的語法上的規律可循。如“香稻啄馀鹦鹉粒”,鹦鹉應是主語,卻被放在了粒字之前,處在定語的位置上;香稻應是粒字的定語,卻又放在主語的位置上。在這樣的倒置組合中難以分析出帶有普遍性的語法規律。因此,對古詩詞的語序倒置現象,主要應根據詩意去解析,而不是從語法入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