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中國文學中最璀璨的星辰。
說到詩詞,就不得不提到《詩經》。因為它幾乎是中國人浪漫情懷的文化源頭,也是後世詩詞歌賦的母體。
《詩經》,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内容分為《風》《雅》《頌》,涵蓋題材之廣,幾乎包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其語言風格質樸純粹,情感表達方式簡單自然直白磊落,孔子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思無邪”三個字正好概括整部《詩經》的氣質。
《詩經》總讓人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逃之夭夭,灼灼其華”、“執之子手,與子偕老”、“既見君子,雲胡不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樣深情的愛情金句。
除了愛情,還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堅定友情,以及中國詩詞中思鄉之情的開創性表達: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簡單四句,僅僅隻有十二個字,卻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經典中的經典,被稱為《詩經》最佳詩句之一。并且還使得“楊柳”從此成名,成為古代文人墨客青睐的意象。
這四句詩出自《詩經》的開篇之作——《小雅·采薇》。一首戎卒返鄉詩,四字短句娓娓道來,唱盡了從軍将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其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整首詩最出彩之筆,也是這首詩最醒目的傷口,不見鮮血,但是讀來令人心痛。
解讀這四句詩,讓我們從了解楊柳開始。
楊柳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曆代文人墨客喜歡把它用在詩詞中表達不同的情感。
比如表達思鄉之情的“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是因為從前人家喜歡把柳樹種在屋前屋後。
又比如表達離别之情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是因為柳諧音“留”,且柳枝姿态揚起,似要挽留離去之人。
又比如表達閑愁暗恨之情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是因其柳絮紛飛似雪如霧,朦胧難以計數。
在這衆多的情感表達中,最常用的是借楊柳表達離别之情。出現最早的便是《小雅·采薇》中的這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且從此有了“依依惜别”這個成語。
後世借用,使楊柳在詩詞中站成一排排哀愁。
了解了楊柳之後,我們再來細細解讀這四句詩。
1、這四句詩,直觀地寫景,其實是在寫時間。
“楊柳依依”——青翠的柳樹,枝條扶風飄揚,說明是春天;“雨雪霏霏”,其中“雨”在這裡讀四聲,作動詞用,是下雨的意思。這句是寫,在下雨,又有雪,雨夾雪,紛紛揚揚,飄飄灑灑。說明是冬天。
當年離開的時候,還是柳枝翩翩的春天,如今歸來,已經是風雪飛舞的冬天了。
是不是說,春去,冬回,也就一年的時間呢?
不是。
解讀詩歌句子一定要把它們放回整首詩中去。
《小雅·采薇》全詩如下: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是一首寫從軍的詩,詩中交代了為什麼要離開故鄉親人去從軍——“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是因為要去抵禦少數民族“玁狁”的侵犯。
接着詩歌寫到将士行軍打仗的艱辛——“憂心烈烈,載饑載渴”“王事靡盬,不遑啟處”“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時常饑寒交迫,惶恐不安,九死一生。也寫到将士們沖鋒陷陣的場面——“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為什麼不能歸家呢?
因為“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敵人還沒有平定,而且邊關形勢嚴峻,玁狁猖狂,将士們日日戒備。雖然在這個漫長的行軍打仗的過程中,總是在不斷的祈盼着,安慰着就可以回到故鄉了。
但是等到真正回到故鄉那一刻,已是物是人非,人生遲暮。
讀這首詩的時候,讓我想到“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
從一二行詩句可以看出,他離開故鄉的時候還沒有娶妻生子,在邊疆,曆經艱苦,九死一生,每次都說等采薇的時候就可以回去了,但是每次都沒有。就這樣盼望着、盼望着,直等了數十年,人老了,扛不動兵器了才回到故鄉。
所以這兩句,是在感歎時間,一走,就是幾十年。
2、通過意象塑造環境,烘托氛圍,表達悲痛,無奈,黯然之感。
在詩歌賞析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意象。古人不大喜歡直接表達,許多時候都是借物抒情。意象——環境——心境——情感,萬變不離其宗,這裡幾句詩也是如此。
前面我們已經深入分析楊柳作為意象,在詩詞中經常用于表達的情感。這裡的楊柳,是為離别之情。“楊柳依依”,簡單四個字,卻描繪出一幅依依分别的畫面。
詩中雨雪,雨夾雪,冰涼,寒冷刺骨,泥濘,行走艱難,饑寒交迫,歸來時的這種環境本身就給人悲涼之感。
前後結合,離開家鄉時,還有人挽留,有人送别。
詩中開頭一句“靡室靡家”可以看出他離開時還沒有娶妻生子,那當年送别他從軍的人應該是爹娘。如今回來”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幹淨“,自己已是蹒跚老者,當年的爹娘可能已經不在。“近鄉情更怯”,怯什麼呢?——物非人非。
詩中的雨雪,其實是戰士心中的雨雪。凄楚、悲怆之情流露。”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看起來很美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句子,其實蘊藏很強烈悲痛的情感。其藝術特色令人歎絕。這也是為什麼這四句詩簡單如此,卻能成為經典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楊柳在詩詞文學中的形象就此活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