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半畝大的方池像一面鏡子展現在眼前,
天光雲影共徘徊。
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這面鏡子中一起遊蕩着。
問渠那得清如許?
要問為什麼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
為有源頭活水來。
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提供活水。
字詞釋義:
1.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即南溪書院裡面。
2.鑒,鏡子。
3.徘徊,來回移動。
4.渠,第三人稱代詞,它,指方塘之水。
5.那得,怎麼會。那通“哪”,怎麼。
6.清,清澈。
7.如許,如此。
8.為,因為。
9.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要不斷積累,不斷地運用和探索。
走近作者: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稱晦翁,祖籍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縣,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讀詩所得:
宋代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一》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從寫景的角度看,“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描寫的是池塘并不是死水,而是經常有活水注入,池塘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着天光雲影。從闡述哲理的角度分析,詩中的情景就如同人在讀書中解決了疑難問題、獲得了新知識、提高了認識一樣,當然也是朱熹作為一位儒學集大成者做學問的切身感受,寓意深刻,内涵豐富;朱熹認為要真正的做學問,就要不斷探究并掌握新知識,才能使自己的知識面和包容性有真正的提升。全詩情緻高雅、蘊含哲理,借自然之景闡述探究學問的關鍵是不斷的學習和探索。本詩是宋代哲理詩的典範之作,“源頭活水”的哲理啟發着一代代中國人锲而不舍地讀書、做學問,不斷獲得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