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世紀以來,俄羅斯憑借侵略與擴張、對抗與争霸實現其在全球的拓展。曆代沙皇為了實現稱霸全球的帝國夢想,頻繁發動戰争,不斷進行領土擴張,積極争奪水域和出海口。從戰略目标與戰略手段的角度來看,沙俄之所以能夠通過戰争将領土擴近10倍,原因之一就在于能根據國家實力及時調整戰略目标。在發動戰争時盡可能避免兩線作戰,尤其避免兩線均對強敵作戰。而一旦錯誤估計形勢,以為自己的實力可以同時兩線作戰,便招緻失敗。
1853年,尼古拉一世企圖通過發動克裡米亞戰争、奪取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實施南下擴張政策,進而實現其确立在歐洲統治地位的戰略目的,但沒有考慮到其軍事實力無法同時應對土耳其和英法這兩個歐洲大國的客觀現實,緻使俄國陷入被動挨打的困境,幾乎喪失了在巴爾幹和黑海方向長期侵略擴張的一切成果。為救克裡米亞戰争給俄國造成的巨大損失,亞曆山大二世的外交大臣戈爾恰科夫為俄國确立了“韬光養晦,養精蓄銳”的戰略方針。
從19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俄國在法奧、普奧、普法等歐洲強國的一系列戰争中,成功地保持了中立,并且避免了與英國在中亞和遠東地區的正面沖突。同時,他還根據俄國當時的實力和國際地位,通過妥協、讓步,簽訂公開或秘密的條約與協議達成戰略目标,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其國家利益,并使俄國在歐洲外交舞台上重新發揮一個大國所具有的作用。正因如此,戈爾恰科夫的外交思想和戰略理念在今天依然被視為俄羅斯的基本戰略原則之一。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俄羅斯在處理戰略目标與戰略手段關系方面的教訓同樣深刻。當時俄羅斯徹底放棄了親西方外交思想,捍衛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但同時他卻忽視了戰略目标必須與戰略手段相平衡這一原則,無視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已被嚴重削弱的事實,堅持将保住俄羅斯原有的大國地位作為戰略目标。但俄羅斯缺少保持大國地位的手段,面對波黑沖突、北約東擴和入侵科索沃等嚴重侵害俄羅斯國家利益的行為,虛弱的國力隻能使葉利欽開始持有的強硬态度一步步後退,逐漸暴露其底線,并最終陷入戰略被動的局面。
普京時期的安全戰略則具有明顯的現實主義色彩。普京從現實的國家利益出發,務實地看待俄羅斯在世界上的地位與作用。在俄無力與美國争奪的北約東擴、戰略平衡等問題上量力而行,以策略性讓步和妥協換取實際利益。但俄羅斯不強調其大國地位,不等于不追求大國地位。俄羅斯的曆史和國情決定了任何領導人都不能放棄對大國地位的追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