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秋冬季應該喝什麼湯

秋冬季應該喝什麼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09:25:38

天氣冷了,我最喜歡煮一鍋熱湯,無論蔬菜湯還是肉湯,餐前喝1碗,微微出些汗,驅走了寒氣,胃還特别好。今天蘋果姐分享5道家常湯做法,做法簡單易學,每道都好喝,滋補開胃又暖身,一起來看看。

【番茄牛腩湯】

這鍋番茄牛腩湯簡單好做,而且開胃,全家都适用。喝一碗,是菜又是湯,真是棒極了!

秋冬季應該喝什麼湯(冬天喝湯滋補又暖身)1

材料:牛腩1000克,番茄3個,芹菜杆2根,大蔥半根,姜1塊,八角1顆,香葉2片,鹽,生抽

1. 牛腩洗淨,切成4厘米左右的方塊;

2. 三個西紅柿洗淨;

3. 西紅柿去皮切小塊,

4. 芹菜切成丁;

5. 大蔥切段,鮮姜切厚片;

6. 牛腩塊入涼水中煮去血沫,撈出;

7. 牛腩塊與四分之三的西紅柿入煲鍋内膽中,一顆八角,兩片香葉一同入鍋中,倒入足夠量的熱水,小火慢煲;

8. 待牛腩軟爛,加入鹽、生抽,黑胡椒粉;

9. 将芹菜丁和剩下的西紅柿倒入鍋,蓋蓋子再煲10-15分鐘;

秋冬季應該喝什麼湯(冬天喝湯滋補又暖身)2

【排骨絲瓜蘑菇湯】

這道湯無油少鹽,清香清淡,一點兒也不油膩,突顯了絲瓜的清甜,蘑菇的鮮美。

秋冬季應該喝什麼湯(冬天喝湯滋補又暖身)3

材料:排骨300克左右,絲瓜1根,白玉菇1把,姜1塊,鹽少許,熱水适量

1. 豬排骨和脊骨清洗幹淨,洗去骨渣;

2. 入溫水鍋中焯燙一兩分鐘,用小漏勺從水滾開的地方撈出,可避免沾上浮沫;

3. 排骨入炖鍋中,放足夠量的熱水、姜片;

4. 我用的隔水炖鍋,選擇“煲湯”程序,默認3小時,也可以根據口感提前終止;

5. 待排骨煲到肉爛湯鮮時,可将絲瓜刮外皮、白玉菇洗淨;

6. 絲瓜切小的滾刀塊,白玉菇一切三段;

7. 舀一塊肉嘗嘗,很熟了;

8. 将絲瓜塊、白玉菇入鍋中,略微混合一下,煲10分鐘左右,起鍋前可撒适量鹽。

秋冬季應該喝什麼湯(冬天喝湯滋補又暖身)4

【白蘿蔔羊肉湯】

白蘿蔔羊肉清湯最好喝了。簡單的姜片就可以煲出鮮美的湯來,羊肉的肉質細嫩,蛋白質含量較多,易于消化吸收。

秋冬季應該喝什麼湯(冬天喝湯滋補又暖身)5

材料:羊腿肉700克,白蘿蔔1根,鮮姜1小塊,鹽适量,清水适量

1. 羊腿肉準備好;

2. 清洗幹淨後,切成2公分見方的小塊;

3. 入涼水鍋中,大火煮開;

4. 同時在另一個竈眼上放砂鍋煮水;

5. 浮沫飄起來了,用筷子将羊肉夾起,在熱水中涮掉沫子,放進水開的砂鍋中;

6. 全部的羊肉都放進了砂鍋中,再放幾片鮮姜,蓋上蓋子,小火慢煲;

7. 大白蘿蔔刮掉外皮,清洗幹淨、切成2公分見方的蘿蔔塊;

8. 時間一小時左右時,待羊肉能輕松咬動,将蘿蔔塊入鍋中同煮10分鐘左右;

9. 加入适量的鹽,關火。

秋冬季應該喝什麼湯(冬天喝湯滋補又暖身)6

【老鴿蟲草紅棗湯】

今天我煲的老鴿湯,沒有多餘的調味料,裡面加了一些蟲草花,幾個紅棗,增加點味道,純天然的鮮味。

秋冬季應該喝什麼湯(冬天喝湯滋補又暖身)7

材料:老鴿子1隻,蟲草花1撮,紅棗數枚,鹽少許

1. 老鴿子裡外洗淨;

2. 剁成小塊,更易于營養滲入湯中;

3. 清洗兩遍之後入炖鍋中,放足夠量的涼水;

4. 炖鍋蓋上蓋子,不管是明火的,還是電炖的,炖到滿意的程度;

5. 蟲草花和大紅棗清洗幹淨備用;

6. 待鴿子湯臨出鍋前半小時,放入紅棗,臨出鍋前10分鐘,放入蟲草花,鹽随口味增加。

秋冬季應該喝什麼湯(冬天喝湯滋補又暖身)8

【肉骨山藥湯】

這是一鍋養精藏氣湯,簡單好做,味道鮮美,男女老少都适宜喝。湯中加一根山藥,清淡營養味道鮮。

秋冬季應該喝什麼湯(冬天喝湯滋補又暖身)9

材料:肉骨4塊,山藥1根,姜2片,鹽适量

1. 肉骨清洗幹淨;

2. 入炖鍋中,加入足夠量的涼水,再來兩片姜;

3. 選擇合适的程序,慢慢煲;中途水開後,可撇去浮沫,如果忘了或者懶,也可以不撇;

4. 臨出鍋前20分鐘時,将山藥刮外皮,切大塊;

5. 入湯中煮熟,出鍋前根據口味加鹽,或者将鹽撒入各自的碗中。

秋冬季應該喝什麼湯(冬天喝湯滋補又暖身)10

“用愛制作美食,用心記錄美好;用簡單的做法,呈現食材的醇正味道”。我是Meggy跳舞的蘋果,曾經當了18年英語老師,現在是“為愛下廚房”的家庭煮婦、美食自媒體、特約原創美食作者、健康管理師、ACI國際注冊營養師。在和油鹽醬醋打交道的日子裡,心也變得越發溫柔,也愈發感到“陪伴”才是世間最美好、最重要的。

#吃在北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