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今年為什麼幹旱嚴重

今年為什麼幹旱嚴重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4 14:45:26

今年為什麼幹旱嚴重(今年這麼幹旱為什麼還)1

秋分到,秋收忙。秋糧大面積收獲即将開始,今年糧食生産有望再獲豐收。日前,一些網絡平台上的視頻引發了網民的關注。視頻中,土地龜裂、稻稈焦黃,一些地塊玉米秃穗缺粒,一些地塊水稻癟穗幹枯。評論區裡,不少網友擔心:旱成這樣,今年的糧食還能豐收嗎?

今年為什麼幹旱嚴重(今年這麼幹旱為什麼還)2

的确,今年7、8月份,我國南方地區遭遇罕見高溫幹旱,持續時間長、範圍廣、強度大,多地最高氣溫達到甚至突破曆史極值。大家對糧食能否豐收的關心、擔心完全可以理解,這也充分反映了糧食在國人心中沉甸甸的分量。但若僅盯着部分受災地區,甚至是具體地塊,窺一斑就未必能見“全豹”,忽視了“中國糧”在年複一年的磨砺中形成的極強韌勁。

從地理維度來看,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南北跨越緯度近50度,東西跨越經度60多度,擁有特性迥異的五個氣候帶。這就決定了我們總是會在這裡或那裡遭遇這樣或那樣的自然災害,但同時,也有了在這裡或那裡追回農業損失的機會餘地。

今年為什麼幹旱嚴重(今年這麼幹旱為什麼還)3

拿今年的情況來說,大環境上,長江流域雖遭遇極端天氣,但東北、華北地區光熱條件好于往年,占秋糧大頭的玉米長勢喜人,穩住了秋糧豐收的底氣。即便是在旱情最嚴重的南方幾省市,形勢判斷也要辯證地看。7、8月份,中稻遭遇旱情,但占南方秋糧生産重頭的晚稻那時尚處于育秧期,受幹旱影響有限。挺到8月下旬,貴州、四川、湖北等省開始降雨,旱情稍緩加之管護得當,部分輕度受災的稻田也追回了一些産量。

今年為什麼幹旱嚴重(今年這麼幹旱為什麼還)4

從旱情維度來看,雖然今年南方部分地區的高溫幹旱、水文情況甚至達到了自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峰值。但需要厘清的是,幹旱包括氣象幹旱、水文幹旱和農業幹旱等多種,氣象幹旱是其他幹旱的基礎,通常氣象幹旱持續一段時間後,才會形成水文幹旱與農業幹旱,而後兩者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應的影響,其頻率小于氣象幹旱。因此,雖然“持續高溫”“不下雨”的氣象幹旱引起了“河斷流”“塘見底”的水文幹旱,但如果能夠及時采取措施讓莊稼降得了溫、喝得上水,就等于截斷了氣象幹旱、水文幹旱和農業幹旱之間的“因果鍊”,将極端天氣對糧食生産的影響降到最低。

今年為什麼幹旱嚴重(今年這麼幹旱為什麼還)5

具體到今年,雖然旱情肆虐。但是早在十多年前,南方主要糧食産區就未雨綢缪,推廣種植耐高溫特性的水稻品種。在水稻主産省之一的湖北省,能否通過耐高溫測試,是關系到水稻品種一票否決的基本門檻。往年,耐高溫水稻在生長季隻需灌上一兩次水就能大獲豐收,今年一些地方連續35℃以上的高溫天氣超過了30天,這些水稻最大限度地耐得住渴、抗得住熱,表現優異。

另一方面,我們每年投入大量真金白銀建設的高标準農田早把深層管網系統鋪到了地頭。可以說,隻要還有水,灌溉水源就可以直達田間,實現水資源的利用最大化。

更重要的是,旱情發生後,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基層幹部以及種糧農民就馬上行動起來。多措并舉抗旱情,全力以赴保豐收。農業農村部迅速向抗旱一線派出10個專家組和12個科技小分隊。旱情嚴重的地區,幾乎所有的幹部都下沉到了抗旱一線,引江水、提湖水、調庫水;打井抽水、應急送水、人工增雨。千方百計找到水,精打細算用好水。調配水源、以水調溫、改種補種,“锱铢必較”地對待每一畝地、每一株苗,與旱情展開拉鋸戰,大災之地變小災,小災之地化無災。

我們用良種和良田穩住了基礎,用科技和服務搶回了産量。時時繃緊糧食生産這根弦,始終壓實壓緊糧食生産主體責任的“硬打法”,支撐“中國糧”總能在一次次挑戰面前,逆勢翻盤,曆經風浪而穩如磐石。

不可否認的是,“靠天吃飯”是農業的自然屬性,老天的力量永遠不可輕視。短視頻中那些減産嚴重、甚至絕收的地塊是客觀存在的。糧食能否豐收,關系的是大國的“糧囤子”,更是農民一年的“錢袋子”,對于那些确實受災嚴重的地塊,能搶救搶救,能補種補種,追回一點是一點,更要及時啟動農業保險、救災補助,兜牢“民生網”,穩住糧農心,不讓他們流汗又流淚,是“中國糧”的應有之義。

從去年北方罕見秋雨秋汛到今年的南方局部嚴重高溫幹旱,這些挑戰也時刻提醒着我們,在中國,農業依舊是弱質産業,農民依舊是最辛苦的群體。未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将出現得更頻繁、更強烈,端穩中國飯碗面臨着不小的氣候變化壓力。我們必須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把田護好、建好,把農民的利益保障好,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落到實處,保證14億中國人民每天到點開飯、吃得更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